语文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七上—《世说新语》一、文学常识《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一部笔记小说。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们文义:诗文俄而:不久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拟:比拟未若:比不上期:约定去:离开。乃:才尊君:对别人父亲尊称不:通“否”君:您委:舍弃家君:自己的父亲引:拉顾:回头看三、内容要点【文意概括】《咏雪》通过写咏雪,表现了谢道韫的聪明智慧,才华出众。在最后的公大笑乐,表示谢太傅欣赏谢道韫的才华而最后还特别介绍谢道韫证明他欣赏谢道韫的才华启示:这说明天才也要有好的成长环境。《陈太丘与友期行》记述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说明了“礼”和“信”的重要性,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重点问题】1、《咏雪》中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更赞赏道韫的才气。2、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发?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没有失礼: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启发: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七上—《寓言二则》一、文学常识《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作者韩非子,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塞翁失马》选自《淮南子》,该书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刘安等人编著。二、重点字词【重点词语】智:以……为聪明雨:下雨筑:修补亦云:也这样说亡:丢失/逃跑吊:慰问何遽:为什么,怎么就。居:过,经过将:带领髀:大腿大:大规模引:拉十九:十分之九以:凭借跛:瘸腿故:缘故保:保全三、内容要点【文意概括】“智子疑邻”大意是大雨淋墙,儿子说要小心防盗,邻人也跑出来如此说。当晚果然失窃,那么主人家看来,儿子是机警的,邻人是值得怀疑的。通常拿来做交浅不能言深的世故教训。“塞翁失马”边塞一老人丢失一匹马;后此马归来,并带回一匹骏马。【重点问题】1、《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2、《塞翁失马》的寓意是什么?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四、阅读题典【题源】(2015届甘肃武威中考)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题目。【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①,求英奇于仄陋②,采贤俊于岩穴③。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④,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⑤;盈握之璧⑥,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⑦。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⑧乎?”(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辟命:征兆、任命。②仄陋:指地位底下的人。③岩穴:指隐士。④亡国之余:亡国的遗民。蔡洪为三国时吾人,魏灭吴,所以这样说。⑤孟津之河:黄河。⑥盈握之璧:一手握不过来的美玉。⑦何必常处:何必一定产生在固定的地方呢?⑧苗裔:后裔、后代。(1)用“\”为下面的句子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