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孔子思想,树立教师典范姚茂快研究和探索孔子的思想,其精髓在于教育思想方面的贡献,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将毕生精力贡献于后一代的教育工作,敏而好学,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好教师。”他为后世的教师树立了四个方面的典范:1、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有至于道的追求和远大志向,以思想道德为根据,依靠仁爱之心,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这给我们做教师的启示是要有坚定的教育理想和追求,忠诚于教育事业,坚守教育的理想和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身正为范,以教师的品德引领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具有仁爱之心,教育是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没有对学生真挚的爱就没有教育、不会领悟到教育的真谛;同时作为教师,必须有过硬的业务素养,要在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博学精深、多才多艺,这样才能给被教育者一个好的榜样。孔子对教师的要求至今仍然有深远的意义和启示,今天作为教师,首先要有对教育的执着追求,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吃得下艰苦,沉得下心情,远离社会浮躁的功利色彩,才能默默无闻地在教育战线上耕耘,理想信念支撑一个人一生的奋斗。作为教师其次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必须站高望远,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做到行为示范、为人师表,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特别在当今意识多元化的社会,更需要教师守注象牙塔的清静,以高尚的师徒引领学生的进步,树立正能量。再次,作为教师一定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基础,是老师教育的源,有爱便有了一切."有了一颗服务心,才会有一张微笑脸。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给学生一张笑脸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教育的真理,给学生一张微笑的脸,会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知道怎样去笑看世界.笑对人生.微笑着,欣赏学生做慧眼的伯乐,给其成功感;微笑着,鼓励学生,做其成长的帮手,助其信心感,微笑着,宽容学生,做大肚的弥勒,育其自责感,笑脸下才有欣赏,才有鼓励,才有宽容,才有爱,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最后,作为教师要博学多才,要在深厚扎实的专业基础上博览群书,修炼多才多艺,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也才能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从而获得从事教育的幸福感。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作为教师尤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是学生的示范,我们希望学生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学而不厌”是“诲人不倦”的前提。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温习已学过的知识,而且要有新的见解和和体会,吸收新成果,站在学术发展的最前沿,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好老师。在此我们不难发现,孔子所讲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之意义:一是对教师而言。为了教育好学生,就应该不断的学习,获得新知。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活到老学到老,这是典型的终身教育思想。作为世界历史中最伟大的私学教师,孔子也正是这样做的,他从“十有五而志于学”开始,孜孜以求,一生苦学乐学不辍,甚至到了晚年年老体衰仍然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皓首穷经的精神,整理“六经”,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二是对学生而言。教师要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并不知疲倦的为其工作。有的弟子怀疑孔子对他们有所保留,即“隐其学”,孔子马上解释道:“二三子以为我有隐乎?吾无隐乎尔,五无行而不与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