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教学设计(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第4节免疫调节”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四部分内容。分2课时学习:第1课时,免疫系统及免疫的类型;第2课时,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教材将免疫系统列为调节系统之一,突出免疫系统对于机体稳态维持的作用,意在从更深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整体性,对于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机体内各个系统之间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说明了生命现象内在联系之间的普遍性。另外,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将其放在必修模块对于全体高中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不可或缺的。(二)教学对象分析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三)对教学目标的阐述1.知识与技能目标:(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讨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了解艾滋病的病因和预防,认识到艾滋病患者是HIV的受害者,需要得到我们的关爱。(2)倡导关爱健康、珍爱生命的生活理念。(四)教学重点(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特异性免疫的分类和过程及区别;(3)免疫系统失调引起的疾病。(五)教学难点特异性免疫的分类和过程及区别。(六)、教具准备幻灯片(七)、教学过程与设计1.导入新课1师: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的细胞。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什么调节呢?学生:免疫调节。板书:第4节免疫调节2.交流与讨论PPT展示HIV病毒师:HIV病毒引起什么疾病?生:AIDS。讨论交流(结合课本P36资料分析)(1)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有什么关系?(2)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3)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4)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板书:一、免疫系统的组成3.进入新课(1)免疫系统的组成自主学习教材P35-P36这一部分内容,然后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免疫器官?它包括哪些器官?(2)什么是免疫细胞?包括哪些细胞?它们有什么不同?(3)什么是免疫活性物质?包括哪些?(4)当我们体内有炎症时,扁桃体会肿大,有时颌下等部位还出现淋巴结肿大。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师: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病原体,吸入的气体中含有病原体,周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这是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引入对“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的学习。板书: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A.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组成类型第一道皮肤、黏膜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吞噬细胞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特异性免疫B.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P36)C.特异性免疫:2师:第三道防线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其中B细胞主要靠产生抗体来“作战”,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我们先来学习体液免疫。板书:1.体液免疫师:先请学生阅读教材P37关于体液免疫的内容和图2-15(1)什么是抗原?大多数抗原进入内环境后首先被什么细胞处理?(2)抗体的本质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它是如何起作用的?(3)当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机体的反应速度为什么比第一次的时候更迅速、高效?生:阅读、分析相应内容并针对阅读提纲进行交流讨论。师:讲解抗体的特点,本质,分布,说明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用母乳喂养的孩子不易生病说明抗体的分布。师:根据教材“图2-15体液免疫示意图”,对体液免疫过程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指导学生在示意图的箭头上标注过程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