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课程标准●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宇宙的概念、物质形态和特点。2.说出天体的概念及类型,以及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正确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4.通过对九大行星数据的对比、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应用多媒体演示有关人类探索宇宙的内容(如阿波罗登月计划等),结合教师的讲解,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2.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3.通过示意图、数据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方式,了解宇宙的物质性(天体),宇宙的运动性(天体系统),从而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地球观。4.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5.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宇宙环境的兴趣,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2.使学生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通过观赏集科学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天文图片或影像,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和高尚情操。教学重点及难点天体的类别及天体系统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三、教学过程【情境创设】宇宙中是否存在“地外文明”,人类迄今还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一幅“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你能看懂图中所表达的含义吗?如果请你画一幅图画与“外星人”对话,你最想告诉他们有关人类与地球的哪些信息?人类活动离不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生成、演化离不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宇宙环境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大家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了“星系”一词。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天文望远镜1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阅读《探索宇宙》,你能说出一个星空神话的故事吗?教师举例:如患难与共的双胞胎兄弟、农神和她的女儿、埃及王后的秀发等,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上网查阅更多的星空神话。【讲解】天文学家把人类目前能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作“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140亿光年。【活动】根据课本P6——活动,思考、计算并回答:①何为光年?一光年约为多少千米?②计算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多少千米?③面对上题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慨?【总结】光年为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一光年约为94608亿千米。可见宇宙的半径=94608亿千米×140亿≈1.32×1023千米。由此可见,宇宙的范围是极其宽广的,可以说是无边无际的。宇宙中的奥秘无穷,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索。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板书)天体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播放课件】天体系统.swf1、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板书)【教师提问】请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①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主要由什么天体组成?离太阳最近的恒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多少光年?②银河系的组成天体主要由哪两类?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