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的创新作者:申燕来源:《陕西教育·教学》第07期现在,家长十分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对体能体质的重视相对局限性。家长工作繁忙,孩子就经常躲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打电子游戏、玩多个玩具,失去了诸多在户外进行游戏和锻炼的机会,造成学龄前的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弱不禁风,经常生病,于是家长就开始了“”跑医院的节奏,或者不停对幼儿进行维生素、钙片、蛋白质粉等的疯狂补充。我园尝试将含有传统文化的民间体育游戏有机渗入进体育教学活动中,不仅能提高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爱好,让幼儿享有充足的阳光,并且还能协助幼儿理解民间体育游戏,使幼儿对古朴有趣的民间文化有所传承,更让孩子们稚嫩的肌体尽情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感受自然环境,从而增强幼儿体质。以人为本,以研为基,通过集体教研、专项培训、讨论研究、观摩活动等形式,加强园本教研,我们总结出提高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实施的创新办法,来提高园本育人的效果。一、思路上创新我园在园本教研中进行了教师专业理论的培训,除了教师们查阅资料,理解民间体育游戏的有关知识,发放全园家长与教师调查问卷,课题组还就民间体育游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研讨,拟定出要有一定运动量的、民间的(可扩展到小时候玩过的)、适合在园开展的体育游戏作为筛选民间体育游戏的理念。在教研中尝试将民间体育游戏结合各年纪的特点与幼儿的爱好爱好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教研活动,制作出适合幼儿园年纪阶段使用的民间体育游戏器械,并创新出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园的新玩法,结合各年纪段特点和实际水平,有选择性的选用多个玩法,既能继承传统又勇于求新求变。二、形式上创新现在的家长,对儿时的踢毽子、滚铁环、跳皮筋、跳房子、竹竿舞等活动都印象深刻。课题组在整顿了家长与教师的民间体育游戏问卷调查表后,将儿时的玩法设定为基本玩法,并创新出许多新玩法。例如竹竿舞这个民间体育游戏在摇竿形式、节奏与舞步、合作等方面进行创新,以达成激发幼儿对户外体育活动的爱好、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别、提高幼儿身体协调性、锻“”炼幼儿体质体能的目的,更加好地践行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一是竹竿舞摇竿形式创新。中班幼儿能够进行十字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井字形、米字形等不同的形式。二是竹竿舞节奏与舞步创新。中、大班幼儿竹竿舞的节奏与舞步能够根据音乐的不同进行。三是竹竿舞中幼儿合作创新。幼儿能够手拉手、手搭肩跳竹竿舞,还能够两名幼儿搭成桥洞,一名幼儿从桥洞中钻过去,三名幼儿能够同时进行,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意识。四是竹竿舞与其它体育活动创新。幼儿在跳竹竿舞的时候能够与拍皮球相结合,也能够与踢毽子相结合。三、材料上创新在教研活动中研讨材料器械、重复实践材料器械、修改材料器械、创新材料器械,使各项器械符合幼儿的年纪特点。例如:小班走高跷活动时运用多个材料(纸板、泡沫垫、塑料管、PVC管等)制作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五角星形、半圆形、圆形等多个跨越障碍,运用旺仔牛奶瓶、杏仁露瓶、奶粉筒等高低不同的废旧材料制作高跷,与幼儿园购置的竹制、木制高跷结合使用。中班运用幼儿鞋盒、酸奶盒、饮料瓶子等制作出走、跨、钻等不同的障碍,协助幼儿开展活动。四、技能上创新在教研中根据幼儿的年纪特点,尝试进行民间体育游戏多个玩法的研讨与实践,例如:跳房子活动中,小班运用多个材料制作出多个形状的房子,引导幼儿进行房子的创意拼搭后,练习双脚持续向前跳、跨跳,并尝试单脚持续向前跳房子;中班进行合作创意拼搭与单脚、双脚“”交替跳房子;大班则尝试买地式跳房子、比赛式跳房子等。五、办法上创新将某些幼儿喜欢的儿歌、古诗词、童谣等与民间体育游戏相结合,如小班幼儿边念《三字“……”经》边跳皮筋,例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一句最后一种字踩皮筋,协“”助幼儿掌握动作;中班幼儿边念《木兰辞》边跳皮筋,每念到唧、唧、兰、织踩皮筋,也可分两组跳皮筋,每一段结束的最后一句进行交换,效果较好。民间体育游戏内容广泛、丰富有趣、源于生活,能够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得到锻炼。引进民间体育游戏,弘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