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1有患者病情评定与术前讨论制度。【C】1.有患者病情评定制度,在术前完毕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综合评定。2.有术前讨论制度,根据手术分级和患者病情,拟定参加讨论人员及内容,内容涉及:(1)患者术前病情评定的重点范畴。(2)手术风险评定。(3)术前准备。(4)临床诊疗、拟施行的手术方式、手术风险与利弊。(5)明确与否需要分次完毕手术等。3.对术前讨论有明确的时限规定并统计在病历中。4.对有关岗位人员进行培训。【B】符合“C”,并职能部门对制度贯彻状况定时检查,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治方法。【A】符合“B”,并术前讨论规范,统计完整,有术前讨论质量持续改善成效。患者病情评定管理制度为了确保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定,医生能够做出具体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节修改治疗办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献精神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状况,医院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订患者评定管理制度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定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它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2、医院制订患者评定的项目、重点范畴、评定原则与内容、时限规定、统计文献格式、评定操作规范与程序。3、患者评定的成果需要统计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4、医院职能部门定时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定工作,对考核成果定时分析,及时反馈,贯彻整治,确保医疗质量。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定。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定、危重病人营养评定、住院病人再评定、手术后评定、出院前评定。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定时要严格掌握住院原则,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订下一步治疗的根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如果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回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具体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订立患者的名字。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方面状况进行评定,涉及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对的的评定,做出对的的诊疗,参考疾病诊治原则,制订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8、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状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定。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定。9、病人在入院经评定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必定的,应及时与家眷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10、麻醉科手术室实施患者病情评定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规定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定,及时调节诊疗方案。11、手术前实施患者病情评定,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定表内容逐项评定。12、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患者病情评定,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用定时评定、随机评定两种形式。及时调节治疗方案。13、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对的科学的评定,还应当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对的客观的评定,全方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统计,随时请心理学科医生予以必要的心理增援。14、全部的评定成果应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病人委托的家眷或其直系亲属。15、患者评定的成果需要统计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医院术前讨论制度1、根据手术分级制度规定,二级以上手术均应开展手术术前讨论并书写术前讨论统计。2、每七天2、5为全科术前讨论时间。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主持,对将要进行的二级以上手术、有严重并发症的手术、疑难手术进行讨论。3、除提交全科讨论的手术外,其它手术应在各病区或小组进行,由小组主治医师主持。4、术前讨论前填写术前讨论单,由术者签字。5、术前讨论时经治医师应做到对术前讨论患者准备必要、充足的材料,涉及化验、造影、ct等。有重点的介绍病情,并提出自己或专业小组的诊疗及治疗方案。必要时检索有关资料。6、术前讨论的内容涉及:诊疗、手术适应症、术中术后并发症、意外以及防备解决预案、术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