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人王海强地点办公室课题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三维目的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明确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别。2.使学生理解和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和它们各自在环境人口容量预计的影响力;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拟定性和相对拟定性;懂得环境人口容量预计的几个观点以及这些不同观点形成的因素。3.使学生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和前景,结合我国实例,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4.使学生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用对应方法。过程与办法1.运用推理、分析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协助学生对的理解这三个概念,明确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人手,引入某些代表性国家地区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建设美妙家园的实例,讨论分析环境人口容量概念的含义,并由此推断出环境人口容量的不拟定性和相对拟定性。3.通过读图分析对比,使学生理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如何预计,理解对某一国家(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成果为什么会出现多个数值,以及这些数值甚至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别的因素。4.紧紧围绕人口合理容量这一核心内容,从现在存在的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人手,引导学生认识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急迫性和解决方法。5.结合中国现在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进一步认识计划生育和环保这两大基本国策的重要性,具体实施的长久性和艰巨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基本思维办法。2.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和环保两项基本国策的认识。教学重点1.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拟定性和相对拟定性的理解。3.由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急迫性和解决方法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认识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教学难点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2.如何使学生对的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拟定性和相对拟定性。教具准备运用网络技术手段,收集整顿与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有关的图文声像资料,加工成教学插件,用作有关内容分析时的补充论证材料。学时安排1学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始终到1650年之前,世界人口的增加都十分缓慢。然而自1650年后……(图片展示:世界1650年以来人口增加柱状图)手记让学生读图思考,培养发散性思维生:观察、判读图片。师: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出现?生:世界人口的加速增加。师:是的。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已达成60亿。现在世界人口约为64亿。依现在的情形发展,根据美国人口咨询局预测,,世界人口会达成80亿,2046年,世界人口会突破i00亿。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是地球孕育的,同时地球又是人类的唯一家园。在人类生活的地球村,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地球终究能容纳多少人口?一种国家或地区叉能容纳多少人口?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协调人地关系十分重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板书)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新知识传授)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师:人类社会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发展的,特定环境以其空间和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自然也就有一定的程度。这个程度,在学术界进行有关研究时,就以“环境承载力”来表达。大家请看我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所”网站的网页上下载、编辑的两段文字,看完后请你们来说说你们对“环境承载力”的见解。文字资料展示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支持力量终究有无极限呢?这就是所谓“环境承载力”问题。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是有限的,显然,它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地球承载力的极限之内。环境承载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其思想前提是环境的“资源观”和“价值观”。环境作为一种资源,它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指环境的单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