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研究综述休闲效益一词的意义十分广泛,可以从个人、团体、社会视角切入,也可以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角度来探讨。汀斯利(Tinsley)基于个体视角,认为休闲效益主要是受到主观感受的影响,而不是活动本身。艾森(Ajzen)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探讨休闲利益,发现休闲参与者对于休闲活动可能获得利益的评价越高,参与的态度倾向就越明显,参与活动的行为表现也就越积极。布莱特(Bright)对休闲效益持多构面观点,认为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交、经济及环境多个角度进行考察,而且休闲的连带效益并非参加者个人所独有,就整个大环境来说,全人类都能够从中受益。休闲效益内涵的核心是评价,评估的关键在于考察休闲活动是否能够达成目标,而不是以一种客观态度去评估达成目标的过程。而且,由于许多休闲效益无法直接观察,比如减缓抑郁、纾解压力、增强愉悦感等.因此,休闲效益是一个相当主观的个人感受。曼内尔等(Mannell,etal.)通过建立系统模型评估休闲效益,认为人们在参与休闲时会受到环境、活动、心境等因素的刺激,进而对生理、心理、经验产生影响,对这些影响进行评估,即产生了休闲效益的认知。这种多角度评估分析法,开启了休闲效益的分类研究。麦卡沃伊等(McAvory,etal.)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认为,参与户外休闲活动、冒险性游憩可以获得心理、社会及心智健康方面的效益,包括自我概念、提升休闲技能、改善人际关系、提升自我效能等。帕里等(Parry,etal.)在针对更年期妇女休闲参与的研究中发现,透过身体性休闲活动的参与,更年期妇女不仅可以增进生理和心理的舒适感,还可以产生亲密感、安全感,促进自尊、自信、自我态度的培养,从而安度更年期。古德尔(Goodale)在针对公园休闲活动的研究中指出,参与户外休闲不仅可以丰富生活、健康体魄,而且可以增进社会关系,提高组织效益和环境效益。综上所述,虽然学者们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参与休闲活动所能获取的休闲效益有不同见解,但所采用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的两种分析方法,因此,本研究拟从对关于国内文章中研究休闲效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比较,找出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二、国内研究方法综述相对于国外对休闲效益丰富的研究成果,国内对休闲效益专题研究的成果偏少,主要研究还是与休闲涉入、幸福感结构等结构关系的研究。关于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的研究:梁修、胡青梅以质的研究方法对农村老年人从事运动休闲动机、参与因素与获得的效益进行研究,以判断抽样的方式选取巢湖区力寺村老年学校六名学院为研究对象,运用深度访谈、板结构式和一般随机交谈的方式,对其从事运动休闲动机、参与因素与获得的效益进行研究。通过访谈结果表明:参与最强的内在动机有保持身体健康、身心快乐、获得成就感、个人运动兴趣;持续参与的因素有维持身体健康、由运动产生的乐趣并带来丰富的休闲体验、增进人际交往、提高生活质量、获得他人的支持、持续个人兴趣;而获得健康的身体、快乐的心理以及自我充实与满足是最重要的休闲效益。张蕾、漆昌柱从运动休闲的角度,深入分析运动休闲的身心效益,阐述运动休闲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并指导民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运用科学的锻炼方法以收到良好的身体效益,同时还指出过度运动会产生负效益,并对如何防止负效益的产生作出科学的解释。关于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的研究:魏烨以346名(65-81岁)城市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探讨老年人健康促进生活、休闲运动效益对心理幸福满足感的影响效果及幸福满足感的预测力。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个人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全部施测完毕,资料整理分类后,进行编码、录入与分析,数据处理使用软件包SPSS进行资料数据分析。量表参照张少熙所编制的《休闲运动效益调研表》,经修订和因素分析后提取相关4大因素,其内容包括心理效益状况、社交效益状况、自我表现效益状况、生理效益状况,问卷采用4分制计分(非常不符合为1分,不符合为2分,符合为3分、完全符合为4分),受试者所得的分数为休闲运动效益的分数,得分越高,表示休闲运动效益越高。然后采用统计法与专家内容效度检验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问卷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