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情境·激趣引航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句话既说出了人作为大自然中普通生命的脆弱性,又表达了人因为能思想而不同于大自然中其他生命的强大性。千百年来人类在不断地认知世界和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灿如星子的思想家,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思想烛照着人类浩瀚的历史长河。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的思想。2新知识·预习探索目标定位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把握思想内容。2.通过阅读,学习本文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情感与哲理相结合,叙事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3.体悟作者评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表达心中的神圣、崇高的情感。基础导练1.正字音深邃.()鳞次栉.比()摒.弃()留言簿.()佛.祖()仿佛.()2.辨字形缥miǎomiǎo小追sùshuò风zāo粕zāo遇suìzhìbìnɡbùfófú缈渺溯朔糟遭3.析词义(1)摒弃·摈弃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于人或具体事物。“摈弃”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辨析:①是毛泽东________了洋本本,包括摒弃了共产国际派来的那个马克思的老乡、军事指挥官李德,而只用其神,不用其魂。②高压高温试验是为了使这种物质________杂质。摒弃摈弃(2)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两者都有不加分析地接受之意。“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便笼统接受。辨析:①在过去的岁月里,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学者,无论是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实践者,其实都才刚刚从皮毛上理解了他的一小部分,便立即或好或恶地注入感情,________地付诸行动。②我们要借鉴古人凿壁偷光的精神,学习切不可________,应该厚积薄发,如老马识途一般循序渐进。生吞活剥囫囵吞枣4.积词语(1)鳞次栉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即若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呕心沥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层出不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若即若离: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资料助读1.走近作者简介:梁衡,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主要作品:科学史章回小说《数理化通俗演义》,新闻三部曲《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只求新去处》《红色经典》《名山大川感恩录》《人杰鬼雄》《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梁衡卷》《人人皆可为国王》等。2.相关知识伟人诞生地——特利尔特利尔是德国古老的城市之一,被列入了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建于公元前16年,由古罗马人建造。1818年5月5日,在这个德国西南部的小城诞生了卡尔·马克思。“特利尔的幽灵”是“共产主义思潮”的形象性说法。本文描写作者造访马克思故居时的所见所感,回顾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历史,评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表达了作者心中神圣、崇高的情感。问题导学1.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文章的?提示:文章有两条线索。明线:根据作者到特利尔参观马克思故居的顺序。暗线:根据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幽灵的出现、实践、传播过程。2.结合文意,谈谈如何理解第八段中“凡先驱者的思想,总是要留给我们一段长时间的理解和等待”这句话。提示:任何一种先进的理论,都有一个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较为漫长的过程,都存在一个理解再理解的过程。如果只是简单照搬,期望立竿见影,是错误的认识。3新课堂·合作探究1.文章标题是“特利尔的幽灵”,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中国的事?提示:(1)古人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任何文章都是为当代写作的,作家、学者把目光投向历史、投向外国,都是为了直接或间接地思考、解决本国和现今时代的问题。(2)特利尔毕竟离中国的读者很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