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问题:这个幽默故事的寓意是什么?未成年人如果丧失受教育的机会,就会变得愚笨,跟驴没有两样。因此,未成年人必须及时接受教育。第一框知识助我成长第一目教育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活动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思考:如果笛福的孩子最终获得了教育,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会过什么样的生活?如果没有呢?评价:是否接受教育对一个人有重大的影响,不接受教育就意味着不能获得独立的生活,不能获得幸福的生活。人不但需要接受教育,而且应抓住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机,才有利于人的发展,否则就和“阿韦龙野人”一样,无法再成为真正意义的“人”。1983年,苏明娟出生在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一个普通的农家,父亲苏良友今年42岁,母亲钟业珍今年41岁。父母靠打鱼、养蚕、养猪和种田、种板栗为生,一家人过着辛劳拮据、简朴的乡村生活。1991年5月,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到金寨县采访拍摄希望工程,这幅画面为一个手握铅笔头、两只直视前方对求知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题为“我要上学”的照片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2002年苏明娟考入安徽大学,开始了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涯.图片反映的是她社会实践当老师的情景.如今她已经被安徽一家银行录用,现在她准备尽自己的力量去回报社会.评价: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要让短暂的生命发光,有尊严有意义地度过一生,必须接受教育.正所谓知识改变我们的命运.◇某厂招收制袋工,初中文化,身体健康,月薪400元。◇道路清洁工,建筑工地小工若干,身体健壮,月薪300元。◇公司招牌工程师,研究生学历,软件开发专业,月薪8000元◇华工学院招聘客座教授,除国家工资外,年工资补贴10万元,配备一套三居室住房。问题:这则广告对你有何启示?你如何理解知识改变命运?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相当于世界70年代的平均水平,比发达国家至少滞后十几年。在我国适龄人口中,80%以上是初中或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到2001年,中国受本科以上高等教育人数占总人口的13.9%,日本则是37.5%。城乡劳动力文化差距大。目前,城镇人口的文化程度处在初中、高中阶段,农村处在初中、小学阶段。所以说,劳动力文化素质的不均衡性相当严重。问题: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我国要赶上发达国家,首先要从哪里入手?第一框知识助我成长第二目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法》第5条: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7周岁入学。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义务教育法第11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同时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就业。义务教育具有国家强制性2005年11月10日,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针对农村教育经费问题表示,到2007年,要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就是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中央财政新增教育经费将主要用于农村。”2015年我国将实现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免费性1教育的含义.2教育的作用(对个人,对民族和国家)3“知识改变命运”的理解4受教育权的含义5义务教育的含义6义务教育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