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项羽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鸿门宴司马迁司马迁及《史记》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夏阳(现在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迁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初任郎中,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公元前104年,曾与唐度、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制定“太初历”。约在公元前103年,开始撰写《史记》,其时因替李广孙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入狱遭宫刑,后发愤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太史公书》,即《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的历史。共130篇,本纪12篇,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30篇,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70篇,记述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10篇,记载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8篇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理”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历史背景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定约后,项羽东归,刘邦也准备西归。这时张良、陈平向刘邦提出建议,趁此时机消灭项羽。后在韩信、彭越帮助下,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壁南)。项羽兵败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刎。曹无伤告密曹无伤项伯项羽范增沛公军霸上驻军名词动词欲王(wàng)关中称王名词作动词为(wèi)击破沛公军替、给沛公居山东时崤山以东。好(hào)美姬喜好此天子气也判断句课文串讲项羽下令:旦日击破沛公军项伯夜访刘邦定策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形容词作动词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以事具告,状语后置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替,做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臣活之使……活孰与君少长?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名词作状语项王许诺刘邦谢罪范增说项羽:说,劝说。夜驰之沛公军:之,动,到……去。臣为韩王送沛公:臣,第一人称谦词。秦时与臣游:游,交往。范增数目项王:数,多次;目,名-动,使眼色。约为婚姻:儿女亲家。范增示意为君为我呼入:介,替。若属皆且为所虏:介,被。何辞为:语气词,无义。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动词,是,如同。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二个“为”,动词,制定。使子婴为相;客何为者:动词,做、干。之吾得兄事之:代,代人。切而啖之:代,代物。为之奈何:代,代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到。今日之事何如:结构助词,的。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结构助词使主谓结构词组化。责项羽责项羽与之同命:同生死。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瞋,瞪目;上,向上,名词作状语。客何为者?:这个客人是干什么的?“何为”应为“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刑人如恐不胜:刑,施肉刑,名词动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之,以之为王,意动用法。还军(于)霸上:驻扎,名词作动词。重点语句沛公脱险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旦日”即明日,“臣”是刘邦自谦的称呼,“戮”是联合,一同的意思,“河北”、“河南”指黄河北岸、黄河南岸。全句译为:沛公第二天一早就带着百多个骑兵来拜见项王,到达鸿门,赔不是说“臣仆跟将军合力同心攻打秦王朝,将军在黄河北岸作战,臣仆在黄河南岸作战。”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候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