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谴.责(qiǎn)恣.意(zì)藐.视(miǎo)栩栩.如生(xǔ)B.面颊.(jiá)憧憬..(chōnɡjǐnɡ)深邃.(suì)无济.于事(jǐ)C.分歧.(qí)渺渺.(miǎo)愤慨.(kǎi)纰缪.(miù)D.姿.态(zī)未雨绸缪.(móu)缥缈.(miǎo)灯影幢幢.(chuánɡ)解析“济”读jì。B2.下列词语字形有错的一项是()A.年逾不惑震聋发聩渺茫荒谬B.震撼愈演愈烈济济一堂英雄气概C.灯影幢幢妥帖六出祁山赋予D.谴责领略分歧贴心解析震—振。A3.句中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当一个人完全于命运安排,他也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一切。②对于历史的光荣使命,我们要勇敢担当起来,责无旁贷。③做任何事情,要三思而后行,避免莽撞,空有热情。④他为人不错,处事很讲原则,虽然性格有些偏激,但外界对他的一些非议,难免有些。A.顺从赋予轻率名不符实B.屈从给予草率言过其实C.屈从赋予轻率言过其实D.顺从给予草率名不符实C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语意连贯的一项是()人们往往喜欢长盛不衰的事物,渴求永蕴魅力的生命,然而,我们冷静地细细想来,春天,桃李熠熠生辉,光艳照人,可是一入夏便落英缤纷;夏日,荷塘凝碧,幽香暗送,但到了秋天,只留下断梗败叶的满目苍凉;秋天,菊花锦簇,热烈奔放,但当寒风劲吹之际,,由此可见,世上再美的事物也不会是永恒的。①哪有永不衰竭的事物,哪有永不凋谢的鲜花呢?②永不衰竭的事物是没有的,永不凋谢的鲜花也是没有的。③红梅傲霜斗雪,独占了严冬的俏枝。④只好让位于傲霜斗雪的红梅。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解析①用反问句,语气更强烈;④主语一致,句式对称。C二、文本阅读阅读课文选段,回答5~7题。我们已经明白:西西弗是个荒谬的英雄。他之所以是荒谬的英雄,还因为他的激情和他所经受的磨难。他藐视神明,仇恨死亡,对生活充满激情,这必然使他受到难以用言语尽述的非人折磨:他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而这是为了对大地的无限热爱必须付出的代价。人们并没有谈到西西弗在地狱里的情况。创造这些神话是为了让人的想像使西西弗的形象栩栩如生。在西西弗身上,我们只能看到这样一幅图画:一个紧张的身体千百次地重复一个动作,搬动巨石,滚动它并把它推至山顶。我们看到的是一张痛苦扭曲的脸,看到的是紧贴在巨石上的面颊,那落满泥土、抖动的肩膀,沾满泥土的双脚,完全僵直的胳膊,以及那坚实的满是泥土的人的双手。经过被渺渺空间和永恒的时间限制着的努力之后,目的就达到了。西西弗于是看到巨石在几秒钟内又向着下面的世界滚去,而他则必须把这巨石重新推向山顶。他于是又向山下走去。正是因为这回复、停歇,我对西西弗产生了兴趣。这一张饱经磨难近似石头般坚硬的面孔已经自己化成了石头!我看到这个人以沉重而均匀的脚步走向那无尽的苦难。这个时候就像一次呼吸那样短促,它的到来与西西弗的不幸一样是确定无疑的,这个时刻就是意识的时刻。在每一个这样的时刻中,他离开山顶并且逐渐地深入到诸神的巢穴中去,他超出了自己的命运。他比他搬动的巨石还要坚硬。5.文中着力刻画西西弗推动巨石的形象有何用意?答案突出命运的判决、永无止尽的苦役给西西弗带来的肉体上的折磨,对比出西西弗的坚强形象。6.“他比他搬动的巨石还要坚硬”有什么深刻含义?答案意思是指西西弗在这永无休止的动作中体现出了巨石般的意志,他与命运抗争是顽强而坚决的。7.读上文后,试概括西西弗的形象。答案永无尽头的苦役、毫无意义的行为使西西弗成为一个悲剧形象,但他在荒诞的环境中永不退缩,永不气馁,不畏艰难,表现出的是乐观精神,他是与命运抗争的英雄。三、课堂延伸阅读下文,回答8~11题。转有一次,游名山,朋友们都登绝顶而去,我懒得爬山,便在山脚闻名遐迩的宝刹憩息。天很热,我坐在井边纳凉,寂寞寺院,寥落蝉声,显得少有的寂静。只见一位和尚,一担一担地挑水去冲洗殿前的青石台阶。他年纪不大,话也不多,但言谈得体,见识不俗。这样我知道他是一个游方的僧人,好像是佛家规矩,凡挂单者,总得为寺院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事。忽然,钟磬齐鸣,佛号长诵,原来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