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走近李白走近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具有卓越的艺术成就,他在诗里较多的借助于浪漫而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理想。风格豪放而飘逸,语言热烈奔放而清新自然,对后世影响较大,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是屈原以来最具个性特色和浪漫精神的诗人。代表诗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长篇古体诗,以及《静夜思》、《秋浦歌》、《望天门山》等绝句。时人以“谪仙人”称之,又称之为“诗仙”。作者介绍李白诗歌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将进酒》,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我寄愁心与明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仰天大笑出门去,《南陵别儿童入京》,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宫女如花满春殿,《越中览古》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随君直到夜郎西。我辈岂是蓬蒿人。抽刀断水水更流只今惟有鹧鸪飞。对联颂李白:1)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2)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3)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一直是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的。他喝酒“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文“曾令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五岳寻仙,浪迹山水,就连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上神奇色彩。传说他母亲“梦长庚星而诞”,又说他的死是“乘酒捉月,遂沉水中”。在人们心里李白并没有死去,只是去追赶他所喜欢的月亮了。李白诗自然隽永,雄奇飘逸,充满着超尘脱俗的浪漫主义情调。然而现实生活中的李白并非人们所想象传说的那般风流倜傥。他有“济苍生”“安黎民”的远大抱负,但政治上每每受挫。李白诗中展示的精神翱翔,大多是建立在现实的苦闷之上。本篇作于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借梦游表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作品背景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应召入京,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不到三年,就被排挤离开长安,到东鲁一带游历。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解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吟:本指吟咏作诗,后来成为一种古诗体裁的名称,内容多有悲痛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这首诗形式比较自由,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上,而诗句节奏的多变源于诗人情绪和诗的内容的发展变化。返回课题简析课题简析诗题中的“梦游”二字,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种想像手法。“吟”,表明了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形式。“留别”则表明了写作本诗的动机。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诗题中的“梦游”二字,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种想像手法。“吟”,表明了本诗是一首“歌行体”的形式。“留别”则表明了写作本诗的动机。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返回段落大意一、入梦缘由现实天姥神奇雄峻二、梦游幻境梦到剡溪清幽寂静白天景象壮美奇绝夜间景象离奇险怪神仙洞府壮丽辉煌梦境消失无限留恋三、梦觉蔑视权贵反抗现实一、入梦缘由现实天姥神奇雄峻二、梦游幻境梦到剡溪清幽寂静白天景象壮美奇绝夜间景象离奇险怪神仙洞府壮丽辉煌梦境消失无限留恋三、梦觉蔑视权贵反抗现实眼前奇景:东方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莽苍的群山。又听到桃都山顶天鸡的啼叫,它意味着仙境即将出现。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颠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两句表现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反映了作者的消极面。“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是作者在当时社会里陷入重重矛盾后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是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