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引导学生进入肃穆悲壮的情景氛围中,这为整节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调。也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参考的材料。三国演义》主题曲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guānqiánglǔ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huánlèi还酹江月。古诗词鉴赏方法1、从题目入手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4、从表现手法入手解题“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大江东去”,末句为“一樽还酹江月”,故“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或“酹江月”。•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赤壁怀古:题目•宋代俞文豹《吹剑录》里评论苏词风格的话: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如何?”对曰:“柳郎中词,只好于十七八女孩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后来就演绎为“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玉堂”是宋代翰林院别称;“柳郎中”即当时词人柳永;“大江东去”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首句,后人多用“大江东去”代表苏轼的创作风格。基础积累•1、通假字:•2、古今异义:•3、词类活用:大江东去:羽扇纶巾:灰飞烟灭:4、文言句式:多情应笑我:故国神游基础积累•1、通假字:一尊还酹江月•2、古今异义:大江东去大江东去:古义:长江今义:流量较大的河流风流人物:古:有文采有功绩的|英俊杰出的|有才学而不拘礼法今: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3、词类活用:羽扇纶巾:名词作动词,拿着羽扇,戴着纶巾人。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像灰那样,像烟那样。•4、文言句式:多情应笑我: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应笑我多情。故国神游倒装神游故国字词详解千古:风流:强虏(qiánglǔ):故国:华(huā)发:羽扇纶(guān)巾:长远的年代。有文采又有功绩的。劲敌,指曹军。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指古战场。花白的头发。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这是古代儒将的装束,词中形容周瑜从容娴雅。※设疑:古人常常在诗词中借景抒情,那么在这首词中写了什么样的景,抒发了怎样的情,在景与情之中又写了什么人呢?朗读全词说出你的理解。带着问题去朗读,学习更有目的性。品析鉴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来为人们称道,它的好处在哪里?上片赏析•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用以起兴。日夜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对往昔英雄人物无限怀念。这句是作者触景生情,面对滚滚波涛,感到历史的流逝,有如东去的江水,不禁引起对历史英雄人物的缅怀。这两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写得气势磅礴,感情饱满。•“浪淘尽”三字,把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含蓄有力地表达出来。这样开头也为下面描绘赤壁和缅怀周瑜做了环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的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斌引发读者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此句点明题意,指明怀古的特定时代、人物和地点,引入对古战场的凭吊。作者这样写,是通过联想自然而巧妙地把读者引到这段历史的回顾中去了。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正面描写赤壁壮丽的景色。山势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