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音字同音字是指字形、字义不同但读音相同的汉字。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相同读音的字在意义上一般是不同的,因此这类字在一定的语境中容易混淆,也使得同音致误成为高考字形题的一个重要考查点。分辨同音字使用的正确与否,应掌握它的三种类型。同音字音同形异音同形似音同义近1.音同形似即读音相同或相似,字形相近但意义不同的字。例如“沧海”的“沧”与“苍天”的“苍”,“松弛”的“弛”与“奔驰”的“驰”,“嘹亮”的“嘹”与“撩拨”的“撩”。【典例1】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翔实冷寞磨洋工一愁莫展B.痉孪偏辟打牙祭励精图治C.风靡攀缘捅漏子始作俑者D.倾轧弘扬敞蓬车扑溯迷离【解析】选C。A项,有两处错误:“冷寞”的“寞”应为“漠”;“一愁莫展”的“愁”应为“筹”。B项,有两处错误:“痉孪”的“孪”应为“挛”;“偏辟”的“辟”应为“僻”。C项,“捅漏子”的“漏”应为“娄”。D项,有两处错误:“敞蓬车”的“蓬”应为“篷”;“扑溯迷离”的“溯”应为“朔”。除了“扑朔迷离”,其他考查的词语都是音同形似致误,在平常学习中一定要特别注意。2.音同形异即读音相同,形状不同的字。例如“法制”与“法治”,“贡品”与“供品”,“权利”与“权力”,音同形异字在实际运用中极易因张冠李戴,而导致失误。由于读音相同造成事实上的生造词语,这种情况在高考中也多次出现,必须引起注意,如把“迫不及待”写成“迫不急待”,把“殴打”写成“欧打”,把“部署”写成“布署”等。【典例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厉行节约再接再厉变本加厉励精图治B.无事生非循规蹈矩事必躬亲委屈求全C.炫赫一时明火执仗拾人牙慧不肖子孙D.颐指气使遗人笑柄得不偿失浮想联翩【解析】选A。B项,“委屈求全”应为“委曲求全”,意为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为顾全大局而暂时忍让。C项,“炫赫一时”应为“烜(煊)赫一时”,意思是名声很大,声势很大。D项,“遗人笑柄”应为“贻人笑柄”,意为让人当做笑柄。“贻”字此处意为遗留。3.音同义近即读音相同、意思相近的字。这类字虽然数量不多,但在判断时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却非常大,如“销毁”极易写成“消毁”,“水蒸气”极易写成“水蒸汽”等。【典例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慰藉销毁订书机瞠目结舌B.焦躁坐标纠察队缘木求鱼C.颠簸竣工撒手锏揭杆而起D.盘绕静谧翻两番迫不及待【解析】选C。C项,“揭杆而起”的“杆”应为“竿”。“竿”指竹竿,代指旗帜。“揭竿而起”意思是高举旗帜而起事,泛指人民武装起义。这个词出自汉代贾谊的《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说的是陈胜吴广带领农民在大泽乡起义之事,没有武器,就砍木棒做刀枪,削了竹子做旗杆,“揭竿而起”一词由此而来。形近字现代汉字中有很多字的形状相似,差别细微,但意义不同,极易用错。高考命题者非常看中这片天地,并以此设题考查学生。如“躁”与“燥”,“崇”与“祟”,“骄”与“娇”等形似字,高考都曾考查过,形似字有四种情况我们应掌握。1.音同形似的字这类字与前面谈到的同音致误有交叉现象。如把“痉挛”的“挛”写成“孪”,把“完璧归赵”的“璧”写成“壁”,把“不知所措”的“措”写成“错”等。这种误写,多为以常见字代次常见字,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或是因为粗心大意,忽略了两个字的区别,或是因为阅读量少,文字积累不足。【典例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戳穿暧昧度假村食不果腹B.震撼喧嚣挂幌子响彻云宵C.深奥气慨辩护人雍容华贵D.凋蔽辍学鬼画符愤世嫉俗【解析】选A。B项,“响彻云宵”应为“响彻云霄”,意为声音响亮,好像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霄”是云、天空的意思,而“宵”是夜的意思。C项,“气慨”应为“气概”,意指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这里的“概”指气度神情。而“慨”指“愤慨”“慷慨”,均与心理活动有关。D项,“凋蔽”应为“凋敝”,意指生活困苦或事业衰败,如“民生凋敝”“百业凋敝”。“敝”本指破旧、破烂,引申为衰败。而“蔽”是遮盖、挡住的意思,如“掩蔽”“衣不蔽体”“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