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了解知识领域活动于南北宋之交、从北宋过渡到南宋的南渡词人,构成了南宋前期词坛的创作主体。与时代巨变相应,他们的生活环境与创作风格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靖康之变前,他们生活较为优裕安定,词风妩媚轻艳;靖康之变后,神州陆沉的惨痛现实、颠沛流离的生活体验,促使他们的词作日益贴近社会生活,时代感和现实感空前加强,爱国主义成为此时的主旋律,在内容上表现为多写亡国之痛、乡关之思以及恢复中原、抗敌御辱之情,词风一变而为慷慨悲凉。南宋词坛从一开始就走向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完成了爱国豪放词思想与艺术的双重开拓和完美结合,成功地实现了词史审美视界的转换,开创了婉约词与豪放词分道而行、长期共存的新格局。明确课节重点课序题目作者学习目标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①把握这首词所刻画的形象及其思想感情。②赏析词中的对话形式及反衬手法。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①体会词中主人公难以排遣的离愁思绪。②赏析这首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3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①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②赏析词的直接抒情的艺术手法。4卜算子(驿外断桥边)陆游①概括词中表现的梅花的品质及作者寄寓的情感。②赏析词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5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①体会词中所表露出的对国家衰亡的悲痛。②赏析联想、对比和用典抒发情怀的手法。6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歹带香人)姜夔①体会作者借梅花寄寓的情感和营造的境界。②赏析作者的抒情手法对抒发情感的作用。掌握学习方法1.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精神。这一时期词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经历以及所处南宋王朝的动荡时局紧密相关。明确这一点,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2.准确地理解古典词中文辞的含义,以此作为把握作品主旨、作者情感的突破口。既要理解字义、词义,更要注意理解其中常用词语包含相关性、暗示性的特定含义,进一步探究和发掘诗句内涵,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特别是对用典类意象的深入理解,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3.反复朗读,细心揣摩作品中的词句在声音、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上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借鉴自己的情感体验,体会作品中表现出的音乐美及情韵美。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满江红(怒发冲冠)背景助读知识梳理《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词,表达了作者对即将消逝的春日美景的留恋及惋惜之情,这闺中寂寞愁绪的背后,隐然飘荡着少女“思春”的情怀。《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外出做官,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李清照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背景助读知识梳理《满江红》(怒发冲冠)《满江红》(怒发冲冠)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绍兴六年(1136),岳飞率军从襄阳出发北上,陆续收复了洛阳附近的一些州县,前锋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举收复中原,直捣金国老巢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故都)之势。但此时的宋高宗一心议和,命岳飞立即退兵,岳飞不得已率军退到鄂州。他痛感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难以实现,在百感交集中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满江红》。背景助读知识梳理相关链接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李清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李清照经历了南北分裂之乱,在南渡前后,她的词风变化很大。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趋于含蓄深沉。李清照词风婉约,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李清照的词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背景助读知识梳理岳飞(1103—1142),字鹏举,谥武穆,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他是南宋抗金名将,因坚持抗敌,反对议和,为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谋害。工诗词,但留传甚少。代表作有《满江红》等。词作内容皆表达抗金的伟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深沉慨叹。风格悲壮,意气豪迈。背景助读知识梳理1.注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骤.雨zhòu靖.康jìnɡ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