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居住区绿化景观规划研究新农村规划研究XX市XX县区国华纪念中学高二(1)班组长:陈石明组员:李伟伟姚丽红毛骏龙指导老师:汪建辉研究背景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对住宅建设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的遮风挡雨住房改变为现在的小楼房建筑,不仅要求三通到位(即通电,通自来水,通电话),还向五通方向发展(通有线电视,通公交车),因此新住房建设大多沿路成线。农村的自建住房大多沿袭几千年来的自拆自建杂乱无章,缺乏规划设计,占地面积大,而且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拆旧房建新房而到原村子外围地区建新房,即造成现在的“空心村”现象。这些都造成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众所周知,农业生产需要土地,发展工业离不开土地,村镇建设更需要土地,土地是我们的“生命线”。然而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只会减少,不会增加。如果各种建设滥用土地,我们的饭碗就可能保不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无从谈起。因此,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集镇村庄发展规划,对农村利用不充分的建设用地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对进一步缓解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意义重大。研究内容1,中国农村发展概况“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财政收入2.6万亿元,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因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第1页共8页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2,中国新农村典例分析2-1珠三角珠三角,在人们眼中是流金淌银的富庶之地。2005年1至10月,佛山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关口。政府有钱了,人们富裕了,农村的面貌也变了。但是,近年来珠三角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也遇到了几个亟待破解的难题。其中农民上楼容易就业“难”是一大问题在XX市XX县区桂城办事处夏西村推土机已经推倒了200多户民房,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村里计划用10年时间拆除旧房,让村民全部搬进公寓高楼。类似夏西村这样“农宅公寓化”的景观,在珠三角工业较发达、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随处可见。虽然大部分人支持“拆旧宅、住高楼”,但并不是每个人思想都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农民拆掉旧房后将失去房租收入来源。据不完全统计,XX省目前因农村耕地被征用而失地的农民已多达280余万人,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农宅公寓化”的建新拆旧工程,将直接冲击这批人的收入来源,有可能引发新的社会震荡。大批失地农民参与就业的主动性不强。部分失地农民有房第2页共8页屋出租收入或村集体经济的分红,因此他们宁愿赋闲在家也不愿意出去工作。有识之士认为,建设新农村,让农民住进楼房别墅,物质生活富足这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培养、教育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奋斗精神的新型农民。因此,今天的农民整体素质上台阶远比住房“上楼”更重要2-2新疆新疆加快木材经营加工产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六大后,各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两个趋向”的要求,扎实推进建设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