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高XX县区核桃经济林发展前景及对策浅谈宝鸡高XX县区核桃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宝鸡高XX县区以建设一流创新型园区为目标,坚持“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开发建设”三轮驱动,在较短时间实现了超常规发展。20XX年12月31日,宝鸡高XX县区托管磻溪、天王、钓渭、千河、八鱼、马营6镇,国土总面积117.07万亩,森林资源总面积75.87万亩,森林覆盖率66.5%。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集体山林和宜林荒山承包到户,大量宜林荒山荒地及部分坡耕地适宜种植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近些年,由于核桃营养价值高、耐贮藏,不仅销路通畅,而且价格涨得快。20XX年由于受低温冻害影响,核桃几乎绝收,每公斤买到40多元,创历史新高。群众发展核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发展核桃产业已成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核桃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发展现状宝鸡高XX县区位于秦岭北麓,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暖湿润,山区昼夜温差大,果品质量优良,是核桃经济树种适生区和优生区。从1999年以来依托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工程,大量营造核桃经济林。经济林发展已初步形成3个产业带,东部以伐鱼河流域辐射周边浅山区为主的核桃产业带,中部以马尾河流域为主的葡萄产业带,西部以八鱼为主的樱桃产业带,尤以核桃产业带面积最大。截止20XX年底,全区核桃经济林年末实有种植面积2.5万亩,种植株数82.5万株,年末实有结果面积1.3万亩,挂果株数42.9万株,产量858吨,年产值1716万元。去冬今春在钓渭镇东部新建核桃1示范园2000亩,全部新栽香玲、辽核等嫁接核桃。全区核桃经营方式主要以林业重点工程营造和农民自主栽培为主,管理以群众自主经营为主,总体发展势头良好,形成了特色产业,带动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二、存在问题一是品种杂乱,良种化程度不高。依托退耕还林、三北防第1页共4页护林工程栽植了大量的核桃经济林,但由于资金等原因只局限于栽植实生苗。乡土品种多为实生繁殖,虽然适应性强,但是品种杂、产量低、品质差、良莠不齐,市场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差。栽植后只有极少部分村聘请果树专家对核桃新栽苗进行了嫁接改造,大面积的新建园都没有嫁接,管理粗放,到目前基本没有收益。栽植中,虽然引进了一些优良品种,改造了一部分低产园,但还没有形成主栽品种。核桃良种繁育技术含量高,嫁接成活率低,良种化进程慢。二是管理粗放,经济效益差。由于群众对核桃丰产管理技术掌握不够,多年形成粗放经营习惯,造成技术投入少,不按照标准选苗、挖坑、施肥栽植,基本不修剪、不施肥、不扩盘、不打药,形成了病虫害严重,树势低弱,单产低,经济效益差。未建立采穗圃和规范化栽植标准,良种接穗无法扩大生产,引种效果不明显,不利于规模化管理。三是资金不足,技术服务体系薄弱。核桃产业所需造林资金虽可经过造林工程项目解决,但是良种引进、丰产示范园营造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则无力开展,形成有栽无管,低产园大面积出现。四是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没有规模化干杂果深加工企业,核桃大部分以出售原果为主,深加工市场还是空白,只是人工少量加工一些核桃仁,产品附加值低,造成了2资源浪费,难以实现综合效益。三、发展对策1、落实优惠政策,推动核桃产业规模发展。20XX年,国家将核桃发展纳入木本油料发展规划,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发展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作为调整全省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XX市出台《核桃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年)》,加大核桃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力争到20XX年发展200万亩。凡是纳入省“十二五”核桃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县重点县的新建核桃示范园,省上每亩补助100元,市上补助100元;改造核桃低产园省上每亩补助50元,市县不少于50元。未纳入省“十二五”核桃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县重点县第2页共4页的新建核桃示范园,市上每亩补助100元,县区补助50元;改造核桃低产园市县财政给予一定补助。并通过科技示范园工程、中低产经济林改造工程、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工程、重点造林工程等重点项目来有效保障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立足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