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自序鲁迅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鲁迅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灵台”指心。“神矢”是古罗马神话中爱神丘比特所持有的神箭,据说他用神箭把男女双方的心射穿就会使二人相爱。第一句是说爱国之心难以逃脱“神矢”的射中。“风雨如磐”比喻祖国灾难深重。“暗”是使动用法,是“使昏暗”的意思。“故园”是东渡日本的鲁迅称代祖国的说法。第二句是说我远离的祖国仍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荃不察”语出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中情兮”,“荃”即芳草,屈原借以喻国君,而鲁迅用以喻人民。第三句是说寄语寒星让他转达我对祖国同胞的致意,但同胞不能理解。“荐”意为奉献。“轩辕”即黄帝,传说中汉民族的祖先,指代中华民族或祖国。第四句是说我一定要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奉献给我的祖国。“我以我血荐轩辕”跳荡着一个伟大的民族英灵,它激励着当代亿万青年去光大这“民族魂”去实践这值得“毕生实践的格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樟寿,后改名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青年时代,深受进化论影响。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封建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奠定了他在新文学运动的地位。随后连续发表了《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1922年发表的代表作中篇小说《阿Q正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18年到1926年间,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1927年以后,他认真研究马列主义理论,逐步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辛亥革命时期的鲁迅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大量的杂文,收集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且介亭杂文》《花边文学》等专集中。1927年,他创作出版了第二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此外,他还编著了《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鲁迅著作20卷,继往开来,博大精深。鲁迅故居关于“序言”序言,简称序,是一种文体,是附加于著作或书画等并同它们有一定关联的评述性文字。序,在古代分为书序和赠序(写出来送人的文章),我们这里所说的是书序。书序又称“叙”或“引”,古代多放在书后,称“跋”,亦称“后记”。后来一般放在书前,所以又称前言,在专业著作里还叫导言。作者自己写的序叫自序,一般说明自己写书的宗旨和经过;也有他人写的,多介绍作者或鲁迅手迹评论书的内容;还有把与本书相关的文章放在书前来代替序言的,叫代序。这种文体从内容上可以分为介绍式、阐发式和随感式等几种。序文不拘长短,贵在表达真情实感,阐发真知灼见,不敷衍、不客套;笔法灵活,常以评述为主,也可叙事、状物、抒情。这种文章中文质兼美者,往往能够独立于所序作品之外而成为脍炙人口的散文或是具有学术或艺术价值的文章。从课文中找出《呐喊》的来由和命名的缘由.我在年轻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梦大半忘却了一部分不能忘却《呐喊》的来由而我偏苦于不能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就成了《呐喊》的来由。又因为上面所说的缘由,便称之为《呐喊》。阅读课文•到过哪些地方•有哪些经历?•思想上产生哪些变化?鲁迅先生在创作《呐喊》之前:联系鲁迅的经历,谈谈鲁迅为什么要学医?他的第一个梦想是什么?提示:鲁迅父亲的患病和亡故,促使鲁迅学医以救治像他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这是他第一个美好的“梦”。(在回答此问题的时候,应弄清鲁迅去南京求学的目的不是为了一个怎样崇高的目标,而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不必故意拔高;在南京求学的过程中,鲁迅因学习环境给他的影响,使他认识到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