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9页爱情的定义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爱情的特点1相异性,2成熟性,3高级型,4生理性,5利他性.人为什么会恋爱?一、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恋爱的本质原因是为了“保持物种的延续”。既然我们人类也是生物,当然就有传宗接代、延续遗传基因的本能。为了留下健康、优秀的子孙,男性会喜欢外表有魅力且年轻的女性。由于男性没有妊娠、分娩之痛,所以与子孙的“质”相比,男性更倾向于追求子孙的“量”。因此,在潜意识中,男性更希望与多个女性,即不特定对象发生性行为。这也是男性更容易出轨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另一方面,女性要面临妊娠、分娩,因此不可能去追求“量”。“十月怀胎”是个漫长的过程,给女性造成的身心负担也很大。所以,女性更注重子孙的“质”。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多女性都喜欢经济宽裕、生活稳定、又年长的男性了。恋爱中有一种“友爱的恋爱”。所谓“友爱的恋爱”,是指异性之间在友情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恋情。最初,异性朋友之间只有友情,甚至并没有特别在意对方的性别。但随着交往的不断深入,彼此了解的程度逐渐加深,相互间产生了好感,慢慢就变成了喜爱之情。上学时,同班同学谈恋爱的现象非常普遍,最终走进婚姻殿堂的“同学恋人”也大有人在。这就是“友爱恋爱”的典型例子。人有一种基本需求叫作“亲和需求”,即追求友善及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求。通俗地讲,就是想和他人在一起的需求。人在独处时,常会感到不安;当有朋友陪伴时,就安心多了。而且,有朋友让我们的生活方便很多。中国有句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因此,人在无意识中会寻找同伴、朋友。结实到异性朋友时,一开始会相敬如宾,通过交流发现彼此的共通之处后,会相互产生好感。渐渐地,便想进一步拉近彼此的距离,然后开始依赖对方,并想被对方依赖,甚至牺牲自己帮助对方。最终,产生了想独占对方的感情。这便是恋爱感情。第2页,共9页男女对“友爱恋爱”的看法存在有趣的差别。女性把友情和恋情的界线划分得很清楚。对男性来说,与女性长时间的亲密友情,都有转变成恋情的倾向。男性对于恋情、好感、友情、爱情等感情划分得并不是那么清楚。“男女之间存在真正的友情吗?”这曾经是一个引起广泛争论的话题。实际上,对女性来说,男女之间可以存在真正的友情;而对男性来说,恐怕就难了,因为男性容易把和女性之间的友情转变成恋情。四、亲密关系的需要。处于青年前期的青年不再像儿童那样满足于血缘带来的亲近,而是有意识的街角一些个人密友。出于此阶段的青年正处于发展迅速的关口,有许多烦恼不能也不愿向长辈倾诉。于是大多数人发现,如果没有一个可相互吐露心声的亲密知己,日子将会难过。道理青年中、晚期,亲密关系的需要进一步发展,此时的朋友已不仅仅是倾诉对象。人格的交流,背景的融汇,对青年的交友影响很大。进入大学校园,对大多数人意味着脱离以前的群体进入新环境,必须重新建立各种关系。不过,由亲密关系导致情爱可能会出现一种危险:即把亲密关系需求与爱情混为一谈。青年(尤其是刚进大学校门的新生)对亲密关系的需要很强烈。当他及其缺乏亲密关系时,某个异性与他交往便满足了他的愿望。这时的青年不一定能分清亲密关系与爱情的区别。友谊一类的亲密关系表现为亲近、信任和互惠,爱情亦是如此。混淆爱与友情之间的差异是造成单相思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父母之外,青年人恐怕不会承认有比恋人更亲密的人,而且恋人间的亲密在某些方面是父母子女间关系所比不上的。因此,对亲密关系的追求吧孤独的青年引向恋爱时极其自然的事。心理学家沙利文指出,亲密关系和性冲动最终结合成人类的情爱。五、归属和服从的需要。归属和服从的需要是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之最重要的需要之一。人从属于社会,总要归属于某个群体,得到他人的承认。即使完全脱离社会,一段时间内不能与社会交流的人也会在自我认识中保持某种归属感。如鲁滨逊的十年荒岛生涯就是把自己看作拓荒的白人社会中的一位英雄而渡过的。他甚至在那儿建立起模拟白人社会的小天地。马斯洛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