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就是对自然风景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写出景物的特征就是写出一时一地的景物与它时它地景物的不同之处。人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此话有理。虽说“杏花春雨江南”与“骏马秋风塞北”本来就景色迥异,那么即便同属江南名湖,也有西湖明丽,太湖浩淼,玄武清秀之别;单说同是一个绿色,也会在人们的眼中人们的心里唤起各自不同的感受,不是吗?梅雨潭的绿奇异且醉人,虎跑寺旁的“绿”浓艳略带俗气,西湖的绿波多有明亮让人觉得浅薄,秦淮河的绿水又深暗厚重令人莫测……其实,这只不过就是一个“绿”,几处景罢了。试想一想,这“绿”如果不是这般多姿多彩呈现在作家笔下,我们读者的眼中这几处名胜不就都一个样了吗?因此,观察不出特点,描写不出特点,此物与彼物的区别就将被泯灭,景物固有的个性就将丢失。所以,我们描写景物而未能突现其特点,就无法发挥描写的作用,不能突现特征的景物描写,也决不会精彩感人。要写出景物特征,要注意抓住以下几个方面:⒈时间与季节的特征⒉地域与风俗的特征⒊景物与动物独具的特征⒊景物与动物独具的特征达到上述目标的主要措施:⒈描写要有明确的目的,一切都要从主题出发。⒉描写要抓住特点,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⒊描写要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⒋描写要生动,自然,使读者得到生动,具体的形象。主要问题问题一:写景目的不明确不明写景目的表现主要在于“为写景而写景”,这样的写景往往与叙事表情达意之间或缺乏必要的有机联系或者脱节。病例:光阴的故事春风又绿,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字眼!没错呀,当你在寒冬的某一天,突然打开窗户,柔柔的春风扑面吹来,抬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稻田映入眼帘……记得小时候,有一段无忧无虑的日子,每天总爱坐在台阶上,看邻家的鸽子飞来飞去。后来我看了一部电视剧,剧终时有一个场景:在虽然凌乱破旧但安静详和的老四合院上方,一群鸽子在碧空中飞行而过留下了长长的鸽哨在空中回荡……太美妙了,刹那间,我想起了那句歌词“平平淡淡才是真”。原来总觉得人活着就该大红大紫,干嘛要平平淡淡呢?现在我才明白:此平淡非彼平淡。人是要有理想、有目标的,但人也无时无刻不存在一个安静和平的梦想在心里。也许在年轻的时候,也许在夕阳临近的时候,他们会找一片自己的世外桃源来享受那份四岁以前,久违了的安静平和的氛围。人生几何,我们会怀着一份甜蜜去追寻光阴的故事……病例分析:这篇文章毛病不少,单说开头一段的写景吧,就游离在叙事抒情之外.好象勉强摆在那里似的。其实,文章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景物描写,就会使文章生动、形象,犹如开水中冲了咖啡,令人兴趣盎然。这篇文章如果在结尾处再能有一段景物描写,就能把“光阴”的意义加以丰富,使全文的气氛得以烘托,从而表现出人物的品格,突出文章的主题。我们需要记取的教训是:任何时候在我们作文时都不能为了写景而写景,而要根据你的写作目的决定要不要进行景物描写与如何进行景物描写。这样你的文章才可能中心意思突出,形象生动、具体、鲜明,具有吸引力。认识写景目的:文章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可以再现环境、烘托气氛、塑造形象、连接情节,从而表现人物的品格,突出文章的主题,因此我们作文不能为了写景而写景,而要根据你的写作目的去恰当地运用景物描写。问题二:不会抓景物特征病例:现在正值春意浓浓,阳光明媚时节,春风已经吹进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小树脱下了金装,换上了绿装;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柳树摇摆着绿绿的枝叶;花儿也含苞待放;池塘的水化了,鱼儿开始了快乐的嬉戏。一切都从死气沉沉的冬季走了出来,在生机勃勃的春天自由自在地忙碌着。病例分析:以上例段的第一句写“春意”为“浓浓”,足见此时己不是早春时分,可是后面描写的具体景物的某些特征却与此相悖,例如“钻”,分明是小草在早春时分的动态;“绿绿的枝叶”在风中摇摆,是暮春时节柳树的明显形态;而池塘中冰的融化则出现在大地春气萌动之时。如果需要描写的是“浓浓春意”时的景色,那么,就应是“小草偷偷地挺起了腰背,个头见长”,“池塘里的水澄清碧透”“柳絮飘飞”一类的情态啦。学习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