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赏析备考方略赏析要细所谓“赏析要细”,就是指对材料作具体分析,使其起到证明观点的作用,从而架设好材料和观点间的桥梁。短文赏析,最重要的是鉴赏和分析。举出“例子”后,还必须作解说,作分析,作评论,揭示其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而不能只是简单复述一番,引用几句就完事。“以据代议”是写赏析文章的大忌。写作时,注意三要:一要有基本观点;二要有充足材料;三要根据观点的需要,对材料进行分析解剖,让材料发挥佐证观点的功效,让观点得到材料的有力支撑。赏析短文中,既要有准确的复述和必要的节录,又要有逻辑严密的分析论证,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一篇令人信服的好文章。常见错误1、标题有误。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不使用原题给定的正、副标题而另写标题;二是将原题给定的正标题和副标题弄颠倒了;三是干脆不写标题。2、审题有误。正标题通常标明赏析对象,副标题则表示写作的方向与角度。有的考生出现审题失误,题干让分析思想内容却答成表现手法,让谈语言特色却大谈表达技巧,让分析作品的意境美而写其他,漫无边际,文不对题。3、字数问题。题目的要求是“300字左右”,写作时要特别注意字数限制,因为写得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得分。4、卷面欠佳。•短文赏析评分细分(参照2005年高考湖南卷第21题评分细则制定):•一、关于评分的等级•原则上分三个等次(6分一等),从内容、结构、语言三个方面,分数分类判分。具体操作时,先从题意、内容入手,分出等第,然后根据结构、语言,在所在等的得分区间内上下浮动。•一等(18—13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或通顺。•二等(12—7分):基本符合题意,有内容;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能顺。•三等(6—0分):偏离题意,不合内容要求;结构混乱,不成文章;语言不通。短文赏析题没有标准答案,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故写作此类赏析短文,同学们不必畏首畏尾、顾虑重重,只要遵循写作章法,平常注意有针对性的训练,高考时定能驾轻就熟。示例一:“巨人”的述说——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贝多芬:一个巨人》通过肖像描写、侧面描写等刻画了一个巨人的形象,尤其是语言描写起到了很大作用,是精彩的一笔。语言简洁,孤独形象突出。“什么?又是怎么?”“倒楣,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谁?那是谁?”简短的一连串的发问,贝多芬见到客人,表现出不耐烦,厌恶会见客人,孤独厌世的形象凸现。。分论点一叙评议总起点题真心言语,坚韧意志展现。“我是个聋子!”“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从贝多芬发自内心的话,可以看出他敢于正视自己的缺陷,顽强地生活。这通过自己的话表现了他坚韧的性格。语言美在蕴含了精神美。“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听我心里的音乐!”运用了比喻呼告来显现了贝多芬内心的细微变化,生理有缺陷但创造了美好人生。全篇通过贝多芬个人的述说,塑造了孤独、顽强、热爱音乐的巨人。分论点二分论点三归纳总结点评:文章以一句高度概括性的话“尤其是语言描写起到了很大作用,是精彩的一笔”作为开头,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用三个小段分别从“语言简洁,孤独形象突出”、“真心言语,坚韧意志的展现”、“语言美在蕴含了精神美”三个方面分析巨人的语言,并引用原文材料作为立论的依据,有叙述,有分析,有评价,符合文学评论的文体要求。当然文章个别地方评价欠准确,如“贝多芬见到客人,表现出不耐烦,厌恶会见客人,孤独厌世的形象凸现”中的“孤独厌世”就有失偏颇。误例一:巨人的述说——简析《贝多芬:一个巨人》的语言描写我,是一个事业的巨人,我要的是孤独和安静,有谁能体会一个成功者背后潜藏的无尽凄凉与落寞,不被世人了解的非哀、沉郁、感伤。我,是巨人,却永远活在一片无声的天空下,生活是安静、痛苦,是悄然的一座峰岭已倒落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失去了听觉,但我不甘心被世人遗忘,不甘心音乐生涯的中止,不甘心世人的嘲笑,只将短短的生命倾注于伟大的音乐创作,向世人奉献世间最美丽的作品,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