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订《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的通知各有关学院: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积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贯彻和执行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文)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转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办[2009]23号)文件的精神,积极开展我校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学校决定制订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望各单位严格按照本通知附件一中的要求开展好此项工作。附件:1、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指导意见2、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专业领域名单一览表13、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格式4、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基本要求及考核工作规定(试行)安徽理工大学研究生处2009年11月10日2附件1安徽理工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指导意见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2、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3、掌握一门外国语。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原则上为2年。三、培养方式1、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其中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环节采用学分制进行量化考核,要求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环节不低于26学分,专业实践环节6学分。2、专业实践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3于1年。3、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4、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即每名硕士研究生由1名校内导师和1名校外导师共同指导。四、培养环节1、课程学习和学分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实行学分制。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6学分,包括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技术类课程。各部分的学习要求如下:(1)公共课程(8学分):公共课(政治、外语)的设置按国家有关规定,由学校统一作出安排。政治理论课要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加强学术道德、团队意识、科学精神的培养。外语课要重点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外国语的能力,以适应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要求。(2)学科基础课程(9学分)。工科类专业至少开设一门数学类课程,同一学科专业应尽量开设一门按一级学科设置的基础理论课程。学科基础课要体现基础性、理论性和学术前沿性的特色,体现二级学科本身的特征和学科应有的知识结构,由各学院的学科点自行安排,一般设4-5门。(3)专业技术类课程(9学分):专业选修课要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各专业领域设置不超过12门课程,开设课程为4-5门。非本专业报考的硕士生必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至少2门本专业本科的主干课程进行补修。此类课程不能代4替本专业的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记学分。补修课程具体要求由研究生导师在指导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时提出。课程结构与课程目录见相应学科专业领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2、专业实践专业实践是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教学和科研训练环节,是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各培养单位要高度重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结合安徽省“千人培养计划”,主动与厂矿企事业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