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实验中学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试题考查范围:必修四第3单元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小题,共60分,请将答案写入答题卡内)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哲学寓意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C.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道路是曲折的D。一切从实际出发2.下列不符合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是()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B.防微杜渐C。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3.早期的电灯泡,在灯泡使用不久后,灯泡内部就发黑。一开始人们认为是其中的空气引起的,把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定在尽可能地把灯泡内部抽成真空,可是发黑问题仍然存在。后来,米尔兰博士提出向灯泡内充入某种气体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实验,最后确定用氩气替代真空,解决了灯泡发黑的问题。上述材料表明()①否定与肯定是辩证的统一②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螺旋上升的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CPU芯片是一切信息设备的心脏,但这一核心技术长期以来为国外大公司垄断。“龙芯”1号CPU成功问世,对提高我国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保障信息安全具有决定作用。这主要说明()A。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B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促进了事物的发展C.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D.各部分以优化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5.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能体现发展的观点的是()①邯郸学步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③唇亡齿寒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6。某市花费了420万元巨资引进了4000棵大树,因“水土不服"已有1000多棵死掉。进城的大树因多年生长在深山中,无论外形还是内部发育都适应了深山环境,进入城市后,空气、土壤、水分等环境的改变,导致一些大树死亡。据此回答6—7题。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实验中学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上述事例告诉我们()A。必须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提高实践活动的科学性B.必须弄清楚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C。必须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分析问题D。必须重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7。在深山能很好生长的大树因不能适应城市的生存环境而死亡,说明()A.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死亡的过程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联系D。运动是事物的固有属性8。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目标和政策的核心是区域协调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如各地空间开发无序、东中西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落后和贫困地区发展这一困难等。要想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A.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B.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C。从部分出发,完善各部分的功能D。统筹考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9。“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这个典故告诉我们()A.不与其他事物相联系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不能主观臆造联系C.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源泉D。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相互联系着10。有体育常识的人都知道,无论赛跑还是赛车,在直道上比赛,很难甩开对手,而在跑道的弯道区,很容易超越对手。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外因是事物发展的重要条件B。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11。生活中,我们需要一点前瞻性。从每日的天气预报到自己的学涯规划,我们都要培养遇事多思、深思、善思的良好习惯。从哲学上看,学会预测需要()①把握事物运动的规律性②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③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④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A.①②③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2。历史悠久的中国书法,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基本定型,形成百家争鸣的景象。回顾书法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商周尚象,秦汉尚势,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这说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