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概况第一节规划设计依据一、规划依据1.《桂阳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5~2015年)》郴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2005年11月)2.《桂阳县城关镇第二、三水厂改扩建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湖南省郴州市水利水电勘察设计研究院(2005年8月)3.桂阳县县城规划区域地形图(1:10000)4.桂阳县县城供水管线现状图桂阳县自来水公司(2007年)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94-85)8.《国家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0.城市供水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58号)10.《湖南省〈城市供水条例〉办法》(2002.10.11)11.《城镇供水水行业200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二、规划范围及内容本次供水工程专项规划的范围是2005年11月修编的《桂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5~2015年)》所规划的新、老城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总面积17.1平方公里。规划内容主要:县城供水水源规划、供水设施规划、输配水系统规划、县城供水技术发展规划等。三、规划年限近期:2005-2010年远期:2011-2015年远景:2016-2050年第二节县城概况一、地理位置及城市性质桂阳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西部,南岭北麓,湘江支流的舂陵江中上游。地理座标为东经112°13′26″至112°55′46″,北纬25°27′15″至26°13′30″,东邻郴州市北湖区,西接嘉禾县、永州的新田县,北面与耒阳、常宁、祁阳、永兴县相接,南面毗邻临武县,境域总面积为2953.67平方公里,是郴州市面积最大的县。桂阳县是郴州至嘉禾、临武、出永州、往广西的交通要道,县城距郴州市区31.7公里,县境内有过境省道3条。桂阳县城(城关镇)位于县南偏东。城东、西、北三面群山拥抱,南为田野。因城西南有芙蓉山,古称蓉城。地层石灰岩占68%,且岩隙多,低处有泉水出露,掘地三尺,即有泉水涌流,有“四十八井不出城”之说。1975年后,受宝山铅锌矿井巷开采的影响,泉水日见枯竭,现城区饮用肖家山水库引来的自来水。县城年平均气温为17.5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无霜期超过280天。县城交通便利,省道S214、郴-桂-嘉高等级公路交汇于县城。县城主要街道有十字街、七里街、南外街等旧街和新辟的向阳路、城北路、宝山路、欧阳海路、蔡伦路等,有7个居委会,1个城南村,中央、省、地(市)、县属企事业单位213个。2004年,城区户籍人口9.86万人,加上县城中小学招收的寄宿生及从事工商、服务业的暂住人口等,县城总人口已达到12万人左右。桂阳史称“楚南名区、汉初古郡”,自东晋建武元年(317)始置平阳县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县城的主要文物古迹有东塔、蔡伦井、蒙泉井、龙潭书院、平阳古街等。桂阳县城的城市性质为:郴州市域次中心城市,郴资桂一体化发展的极核,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商业贸易、采掘业、加工制造业为主,适当发展交通运输及旅游业的现代化小城市。规划确定近期城市人口规模15万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14.25平方公里,远期城市人口规模18万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17.1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5平方米/人。二、自然环境1.气候气象桂阳县地处南岭山脉北侧,地貌南北高中间低,因高低差别大,气候各异。桂阳县属典型的亚热带季节性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66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7.5摄氏度,南北山区与中部丘岗山地气候略有不同。县境内降水量在时空上分布不均,空间分布以舂陵江为界,南多北少较明显,南部降水量为1200-1600毫米,北面降水量为800-1200毫米,时间分布也不均匀,春少、夏多、秋干、冬旱的特点比较突出。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456毫米。桂阳十年九旱,汛期4-9月,干旱地带以舂陵江以北偏西的流峰、板桥、塘市、飞仙等十几个乡镇最为严重。桂阳县的暴雨与洪涝年交替出现,且持续时间长,多以山洪暴发成灾。历年平均气温:17.2℃极端最低气温:-9.5℃年均日照时数:1705.4小时最小年日照时数:1459.7小时无霜期:277~329天年平均降水量:1385.3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493.0毫米平均相对湿度:81%年均积雪:5.6小时最大积雪深度:22厘米冬季主导风向:东北风夏季主导风向: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