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教育信息化实践探索与研究敢于担当不辱使命----我当“班班通”管理员的日子作者:申启明性别:男职称:中教二级邮编:236633学历:本科单位:大庙中心学校通讯地址: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大庙镇中心学校电话:15555866955邮箱:qiming0226@126.com文摘:为了减轻教师的劳动量,我在“班班通”记录中输入了班级和该班的课程表,使用教师只要填写上课内容和签名及打钩即可,这大大方便了一线教师使用“班班通”设备进行教学。高年级的电教小助手也可以代替当日老师填写教学日志,由学生填写的信息更加真实可信,增加了日志的透明度。老师再也不把使用“班班通”设备作为一种负担了。每当机器有毛病时,班主任就主动找到我们,反应情况。我们能解决的就立即做好记录,上门维修,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就及时上报太和县电教馆或省级报修单位,一个星期就能得到彻底的解决。为了保护“班班通”设备,我校给每台DLP背投机量身定做了一套外衣——机罩。为了让学生收到最好的视觉效果,我校及时定做了窗帘;还给每台机器配备了一条USB连接线,把机盖锁住,既清洁又安全。关键词:班班通教育资源特色专利正文:大庙中心小学是太和县首批“班班通”项目学校,自2012年9月安装以来,一直受到教师的好评。随着农村中小学校园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我校的所有教室都配备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也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运用多媒体手段,不但能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一名“班班通”管理员,我深有体会。通过二年艰难的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一套实用的经验。大庙中心小学的15个班级全部都配备了DLP背投一体机。这使全校的师生都兴奋不已,因为此举不但结束了以前在安徽省实施的农远工程教室轮流上课的紧张局面,而且让广大师生感受到了现代先进教学设备的优势。一时间,教师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我们大1庙小学也掀起了一场教学应用大比拼。时至今日,我校的“班班通”使用率都远远高于太和县的统一要求.在去年太和县实施的“三项工程”(人才工程,读书工程和信息工程)汇报会上,我校多次被表扬。我们充分践行了安徽省对”班班通”设备的使用要求:“宁可用坏,不能放坏。”我作为学校的一名“班班通”管理员,自然也忙得不亦乐乎。太和县电教馆也对“班班通”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进行了多次的指导和培训,先对各项目学校的“班班通”管理员进行培训,然后又对学校的骨干教师进行培训,管理员和骨干教师回校后再对本校的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培训,这样使得所有教师都能够顺利地使用“班班通”设备上课,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也自然提高了不少。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师使用“班班通”设备技术的提高,设备的故障也越来越少,我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回忆刚安装“班班通”时的情景,那可真叫个忙呀。这个教师说开不了机了,那个班级的识别笔不灵活了,还有的班级机器开始闪屏了……初次使用,设备免不了要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和故障,好在我对电脑知识懂得比其他老师多一点,一些常见的毛病我也能就地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就及时上报,以期得到及时维修。总之,各种各样的故障让我和另一位管理员忙得不可开交。从教师催促我们的那个着急样,可以看出老师们对“班班通”设备的依赖性。有的老师情不自禁地说:“机器坏了,现在我都不知道怎样上课了。上课时,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使用“班班通”设备,学校信息中心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每天都要保持机器清洁干净,每班都配备了一名电教小助手,每天帮助老师定时开关机,每周发放一次“班班通”使用记录日志,同时收上周的记录,真实详尽的记录正是我校“班班通”的使用特色。无论上级领导来不来检查,我校都坚持做“班班通”使用记录,光是班班通的使用记录我们就装了整整八个档案盒。而且我校每周都进行“班班通”设备的使用督察和抽查,检查设备的完好率,并及时地把检查结果在周一的全体教师会上公布。我们也制定了“班班通”使用的奖惩制度,把这一项纳入了教师的年度考核中,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这自然激励着教师正确认识和使用“班班通”设备。我校还举行了“班班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