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黄梅戏《天仙配》唱段第一目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合作探究材料一:“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材料二:洋布“副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材料三: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材料四: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情况类别1843年1860年生丝1400担69000担茶叶13万担153万担材料一、二反映了大量物美价廉的洋布涌入中国市场,导致中国传统家庭手工业破产,出现耕织分离、纺织分离的现象材料三、四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福建地区甚至出现弃耕种茶的现象请思考: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商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这样的变化又意味着什么?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中国经济日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后期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统治危机,一方面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另一方面国内以太平天国为代表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一批特殊的官员,他们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岌岌可危的清政府的统治。这批特殊的官员被称之为“洋务派”,他们为此而进行的行动就是著名的“洋务运动”中央代表:奕訢洋务派地方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P40——P41面内容2分钟,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张洋务运动简明知识卡片。自主探究第二目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简明知识卡片时间主要人物目的口号主要成果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政府统治前期“自强”、后期“求富”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外派留学生洋务运动最终的结局怎样?有没有实现曾、李等人的预期目的呢?西人立国……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郑观应失败悲剧下的思考洋务运动所办的工业,丝毫没有改变和减轻中华民族所遭受的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也没有改变和减轻人民所遭受的封建剥削和压迫,相反地,维持和加强了压迫、剥削的力量。——刘大年只学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是导致洋务运动最终破产的根源这场失败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真的就一无是处吗?经济近代化军事近代化教育近代化材料1:自1872年始,共计120名幼童先后赴美留学,返回祖国后,多数成为国家有用之材,其中有7人在中法、中日战争中为国捐躯;1人成为日后的国务总理;2人成为外交官;2人当过海军元帅;14人成为海军军官;14人为铁路专家及官员;9人为矿冶专家……材料2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汉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培养了新式人才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近代先进的技术设备,创办了一批近代化的企业,迈开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创建近代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外派留学生,亦开启了中国军事、教育近代化的先河。洋务企业部分产品投放市场销售,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进一步促进了了自然经济的瓦解,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出现。对于历史问题的评价与分析,不能只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入手。只有全方位的看待历史事件,才能得出更加准确和客观的历史认识!第三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让我们来穿越一次吧,当一回19世纪60、70年代的新新人类1845年第一个外洋船坞洋务派引进大机器生产朝廷可以买机器挣钱,我们为什么不能买?(诱导)好高的利润,还是洋人会挣钱啊!(刺激)要是我也有机器办厂子就好了自己投资,这利润不就是自己的了!到底在哪办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