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机械伤害的原因及预防机械,预防,伤害日常工作中,由于机械伤害常常给员工带来痛苦,甚至终身残疾。怎样才能有效地防止机械伤害事故呢?首先要正确分析产生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形成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1、修理、检查机械时,忽视安全措施。线路检修时,未采取必要预防措施;断电作业,电源处未挂警示牌。2、安全防护装置不健全或形同虚设。3、电源布局混乱,不利于紧急停车。4、违章作业,随便进入危险作业区。5、不熟悉操作规程,遇有紧急情况,发生判断错误。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1、线路检修时,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预防措施;断电作业时,电源处应悬挂标志明显的警示牌,并确认机械惯性消失后,再开始作业。2、机械设备各传动部位必须有可靠的防护装置,不能为了图省事而任意拆除。3、电源开关布局要合理,不要将多台设备的开关无规则地放在一起。4、非操作人员严禁进入有危险因素的作业区域;进入时,必须有安全措施。5、操作人员上岗前,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此外,还要正确使用劳保用品,严格落实有关规章制度,切实保障安全防范措施的到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各类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确保平安、健康。1、不懂电器和机械的人员严禁使用和摆弄机电设备。2、机电设备应完好,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3、机电设备停电、停工休息时必须拉闸关机,电箱按要求上锁。4、机电设备应做到定人操作、定人保养、检查。5、机电设备应做到定机管理、定期保养。6、机电设备应做到定岗位和岗位职责。7、机电设备不准带病运转。8、机电设备不准确超负荷运转。9、机电设备不准在运转时维修保养。10、机电设备运行时,操作人员严禁将头、手、身伸入运转的机械行程范围内。收藏分享评分①通过培训来提高人们辨别危险的能力;②通过对机器的重新设计,使危险更加醒目(或者使用警示标志);③通过培训,提高避免伤害的能力;④增强采取必要的行动来避免伤害的自觉性。机械伤害事故原因分析及其对策事故,机械,对策,伤害一、机械伤害事故的直接原因分析(一)物的不安全状态机械设备的质量、技术、性能上的缺陷以及在制造、维护、保养、使用、管理等诸多环节上存在的不足,是导致机械伤害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具体表现为:一是机械设备在设计制造上就存在缺陷,有的设备机械传动部位没有防护罩、保险、限位、信号等装置;二是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加之有的企业擅自改装、拼装和使用自制非标设备,设备安全性能难以保证;三是设备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机械设备带病运转、运行,对设备的使用、维护、保养、安全性能的检测缺少强有力的监管;四是从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工具缺少或缺陷,导致工人在操作中将身体置身于机械运转的危险之中;五是生产作业环境缺陷,有的企业设备安装布局不合理,机械设备之间的安全间距不足,工人操作空间不符合要求,更有少数单位现场管理混乱,产成品乱堆乱放、无定置、无通道。(二)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的又一直接原因,集中表现为:一是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操作者缺乏应有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思想麻痹,有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操作规程;二是操作人员野蛮操作,导致机器设备安全装置失效或失灵,造成设备本身处于不安全状态;三是手工代替工具操作或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区域,有的工人为图省事,走捷径,擅自跨越机械传动部位;四是机械运转时加油、维修、清扫,或者操作者进入危险区域进行检查、安装、调试,虽然关停了设备,但未能开启限位或保险装置,又无他人在场监护,将身体置身于他人可以启动设备的危险之中;五是操作者忽视使用或佩戴劳保用品。三、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对策通过事故原因分析,笔者认为控制和避免机械设备安全生产事故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第一,以制度为抓手,规范职工操作行为。对于机械加工企业来说,必须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落实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提高制度的执行能力和可操作性,对一些特殊的专用设备的操作规程必须针对加工产品的特点及使用规定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制定更为细致和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