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工作安全制度为使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充分的体育锻炼,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活动场所,并且保证学生安全,特制定如下制度:1、雪后到场地上课时,应及时清扫,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2、各类器材在使用前,需先进行安全检查,方可使用,做到每学期检查1—2次,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3、跳高跳远场地经常清扫,翻换沙子,使用前认真检查。4、上课前检查服装,处理病号等,课后要进行登记。5、师生必须运动鞋与运动服,注意安全。6、课上学生不准带有尖锐器具,防止事故发生。7、上课要注意安全,有些危险动作要安排保护帮助,投掷项目要画出禁区。体育教学工作细则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学校的体育中心,必须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全面完成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第一条:体育教学要有科学、规范的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及课时计划。第二条:体育教学要认真贯彻自觉和积极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原则、体育全面发展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合理安排运动员原则、巩固与提高原则。第三条:任课教师要努力钻研教学大纲、教材,掌握各项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并合做、合讲、合教。第四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得法,体育教学要不断改革、创新改革方法,提高体育教育效果。第五条:严密课的组织,合理分组,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第六条:加强集体备课,提高体育教学的综合整体质量。第七条:体育教学中,教师讲解规范,重点突出,示范准确,姿态优美,要做到精讲多练。第八条:体育教育中,要培养良好的心理因素,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第九条:依据学习特点,综合教学实际,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意志品质教育。第十条:认真贯彻体育教学常规与体育课堂常规。第十一条:做好体育课的讲评,表扬优秀事例,鼓励后进学先进。第十二条:平时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不得少于25~30%,平均心率应在120~140次/分之间,心理负荷应为2.5~3.4分(较好)第十三条:每次课后,要写好小结,以随时调整与改革体育教学,做好各种教学资料积累与收集工作。第十四条:体育教学要注意安全教育,严防伤害事故发生。第十五条:要合理规划场地器材,充分发挥器材使用效率。第十六条:体育组教师应定期听课,相互监测课的运动负荷,并要及时交流,研究课的教学效果。第十七条:做好学生体育课成绩、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统计分析,为改革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素质提供科学依据。第十八条:有计划分层次地培训体育委员,小组长及体育骨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十九条:体育教师要经常与校医配合,做好医务监督,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进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第二十条:经常听取校长、主任、班主任等教师及家长对体育教学的改进建议,不断地改革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课教学常规要求一、课前常规1、新学期开始时,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和省编体育教材的基本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学期教学计划。2、要按时参加集体备课活动,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所教年级学生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进行备课、设计教案。3、根据要求,提前一周备好课,没有教案不得进课堂上课。4、课前要进行活动器具的检查和场地器材的布置,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5、体育教师一定要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上体育课,不得穿便服和皮鞋上课,也应要求学生上体育课穿运动鞋。6、老师提前5分钟到达上课场地,等待学生来上课。7、注意培养班级体育骨干力量,使他们懂得怎样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和榜样作用。二、上课常规1、开始上课时,体育委员整好队伍,师生互相问好。2、老师要宣布本节课教学任务和具体要求,养成良好的课堂教学常规。3、能够给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动作,做到精讲多练,集体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4、教师口令要准确、宏亮、用普通话进行教学。5、教师加强安全措施,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6、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能力。7、要科学、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把握每节课的运动量、强度、密度,不提前下课和拖堂,更严禁“放羊式”,向三十五分钟要质量。8、体育课有其特殊性,老师要处处为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