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结构理论:企业融资来源决策中的选择,首先,内源或外源融资的选择,其次,外源融资中,股本或债务的选择。1、MM理论。任何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而是取决于按照与其风险程度相适应的预期收益率进行资本化的预期收益水平。含义:企业价值取决于投资的未来收益,而不是资金来源结构。意义:在理论思路上,对资本结构问题提供了一个基准,为学术界对该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开启了大门;在方法论上,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应用于分析公司财务问题,在金融经济学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旧资本结构理论(侧重外生):(1)税差学派。研究税收差异对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影响,任何有盈利企业的最优融资策略应该是争取更多的债务融资。(2)破产成本主义。研究破产成本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一旦企业债务水平越过债权人可接受的水平,企业的资本成本将随债务水平递增。(3)权衡理论。企业最优资本结构是在负债的税收利益和破产成本现值之间进行权衡。现实中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是使债务资本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相等时的比例。3、新资本结构理论(侧重内生):(1)新优序融资理论。企业融资一般会遵循内源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的先后顺序。(2)不对称信息下的资本结构理论。一是信号传递理论。在信息不对称下,企业可以通过适当的融资方式将信息传递给投资者。二是代理成本理论。代理成本,指委托人为设计、监督和约束和自己存在利益冲突的代理人的合约所须付出的成本,以及合约的执行成本。风险:在严格意义上,不确定与风险有重要差异,风险的特征是可以精确度量的随机性。随机性,即广义不确定性,可以分为风险和纯粹不确定性。风险的分类:1、按主体认知:主观风险、客观风险。2、按能否得到收益:纯粹风险、投机风险。3、按金融风险能否分散:系统性风险(来自经济个体所处的外部环境,起因于经济个体无法控制的外在不确定性,对所有的经济个体都会产生影响)、非系统性风险。4、按金融风险成因:外生风险、内生风险。具体表现为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证券价格风险、购买力风险、流动性风险、财务风险、操作风险、诈骗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风险管理策略:1、风险判别。根据贝叶斯法则,客观/主观先验信念(概率判断)-信息收集-后验信念。银行观察到某种信号,推断借款企业的类型。2、风险规避。信贷配给指银行并不是单纯根据价格(利率)确定信贷金额。其理论解释:在信息不对称下,银行会支付一定的筛选成本,对被判别为优质客户的借款申请者发放贷款,被判别为劣质的申请人将不能得到贷款。3、风险监督。银行在发放贷款后,将支付一定的监督成本,根据中期信号,确定下一阶段对借款人的策略(清算企业或允许企业存续)4、风险转移。利用风险转移合约将风险暴露转让给第三方。传统形式为损失补偿型合约(担保、保险)创新形式为参数型衍生合约(信用衍生合约)。5、风险补偿。通过贷款损失准备金和坏帐冲销制度消化银行容忍度以内的预期损失。传统专家审贷基本原则:1、6C原则:品格(character)、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担保品(collateral)、环境(conditions)、事业连续性(continuity)。2、5W原则:Who、Why、What、When、How。3、5P原则:个人因素(personal)、目的因素(purpose)、偿还因素(payment)、债权保障因素(protect)、前景因素(prospective)。4、CAMPARI贷款法则:信用品质(character)、签约能力(ability)、偿付手段(means)、借款目的(purpose)、借款金额(amount)、借款偿付来源(repayment)、借款担保(insurance)。信用调查与初步分析:1、客户面谈。2、信用调查。来源:贷款档案、帐户信息;其它银行或金融机构;各方面关系人(客户、供应商、律师、保险代理人、会计师等);信用报告机构(资信评级机构、企业或个人征信机构);商贸期刊和报纸;行业协会(客户所在行业协会、金融同业协会);官方记录;政府的官方出版物。3、现场访问。财务比率分析:1、盈利能力比率分析。(1)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收入净额,扩大不同企业的可比性。(2)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与销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