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1 农村养老保险现状与改革方向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独生子女制度的倡导, 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建立与现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我国农民养老保险工作现状我国从 1986 年开始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并于 1992 年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采取与城镇养老保险分离并行的农村纳费型养老保险制度。这一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前期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得较好,在保障农村老人基本生活上有一定的示范功效; 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由于受财力的限制, 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中由地方财政和集体承担的部分很难到位, 农民养老保险帐户上的资金全部为农民交纳。农民享受不到政府的配套资金,也就不愿意参加纳费养老保险。在中、后期,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由于该业务资金规模小,到年龄退休的农民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很少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标准是每月不超过50 元人民币 ) 。农民仅仅依靠这样的养老保险是很难保障基本生活的, 因而农保业务发展几乎进入了停滞阶段。 “养儿防老”、“土地防老”正是眼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养老模式的真实写照。二、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的问题认识滞后妨碍了业务发展。 由于受农村传统养老观念影响, 多数人仍认为土地和家庭保障是完全可以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没必要办理农村养老保险。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抑制了需求增长。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个人交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 然而经济发展的滞后, 造成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不能为农民养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2 老保险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集体补助难以到位。 另一方面地方财力不雄厚, 难以全面提供以政府为主的养老基金融资。“国家政策扶持”仅限于通过对乡镇企业支付集体补助予以税前列支,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扶持政策。同时,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一部分农民生活、 女子读书的开支都难以保证,更没有多余的钱缴纳养老保险金。制度缺陷屏蔽了发展路径。 一是规划空档屏蔽了中央财力的投入。农村养老保险尚未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中,中央财政预算也没有将农村纳费养老保险纳入国民社会保障预算。二是法律层次低,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基本上都是在民政部1992 年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 的基础上稍作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