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安徽省铜陵县流潭初级中学汤仁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课标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是新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设计思想】以历史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全面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采用新颖恰当、易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本课结构明确,主要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第一目“十一届三中全会”,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及内容意义;第二目“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系统的历史学习,已初步形成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并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二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的伟大成绩,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综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界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教学策略】: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挖掘、引发不同质的疑问和想法,使其相互碰撞,从而使学生认识、理解历史事物的教学形式。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课堂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小组讨论、分组发言的方式解决问题、进行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前准备】:1、学生的准备:(1)、学生课前查阅铜陵92年思想解放大讨论内容及身边变化最大的事件,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课前学生间交流搜索到的资料。2、教师的准备:(1)、指导学生准备相关材料,分工明确。(2)、制作多媒体课件,认真准备教学设计。(3)、收集学生课前搜索资料遇到的问题,通过设置问题解决。【教学过程】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操作问题探究效果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铜陵新闻序曲《醒来吧,铜陵》,并出示铜陵旧城和新城照片进行对比,展示铜陵近几年的巨大变化。借助回忆92年铜陵开展的思想解放大讨论和近几年的巨大变化,联系30年前我国发生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学生从现实问题转到去探索历史。使学生初步了解3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学生带着兴趣进入新课。讲授新课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几条历史信息,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必要性。问题:两个凡是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是正确的吗?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为什么要进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主要解决了当时社会的什么问题?(理解当时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必要性)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38页的小字后小组讨论,然后由A、B小组分别派代表陈述。学生能找出二条历史信息:文革留下的社会及思想问题、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能够理解当时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1、联系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做法。并展示文革中的粮食放卫星及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视频资料。问题: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当时有什么作用?与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关系?学生结合视频及教材39页内容,阅读后归纳。理解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扫清了思想障碍。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操作问题探究效果讲授新课一、十一届三中全会2、播放一段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视频资料,引起学生注意。问题:这段视频反应了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请说出时间、内容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