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 14 个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教学重点: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3.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二、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3.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三、再读课文,领悟蒙汉情深。1.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表达老舍先生游览完内蒙古大草原的感受 。2.交流: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四、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B.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3)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A.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B.羊群在草地上还能比作什么?(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B.你认为有哪些草原的乐趣?五、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意境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美丽的草原情境朗读视频)2.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六、升华情感,拓展延伸。同学们都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老师也看出,你们对草原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