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作者:————————————————————————————————日期:《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分析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在苏科版新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在教学目标的确立, 教学内容的调整,教法和学法的设计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二、教学目标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本节教材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1) 知道实像和虚像的概念 . (2) 知道物距与像距的意义 . (3) 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3).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2). 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三、教学对象分析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 在知识方面,懂得少许浅显的物理道理,知道一些较简单的物理现象, 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物理规律;在能力方面, 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有一定的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情感方面,他们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在此之前有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经历, 知道探究的一般过程, 对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但本节探究课学生面临着诸多困难, 例如实验探究涉及到的物理概念、名词多,如物距 (u) 、像距 (v) 、焦距 (f) 、实像、虚像,特别是要找到各种像应调整什么,如何调整,学生感到盲目;从数据中要得出结论也不易,因此老师必须重视加强对学生探究过程的指导,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本节课就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就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本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拟定实验步骤, 自主实验操作,并分析数据,自主归纳总结出凸透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