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要点讲解】一、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变化(一)农业生产活动1.定义: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2.农业的特点:(1)季节性(周期性)→因时制宜——不违农时。(2)地域性→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注意:理解农业生产特点的关键是理解动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和动植物生长发育的时间规律性。同时要注意,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时间性有所减弱。3.农业的分类。按生产对象分:基本为种植业和畜牧业,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称为混合农业。 粗放农业:投入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 密集农业(集约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现代世界的农业主要是密集型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的工厂化生产方式。) 自给农业:产品大多数甚至全部供自己及家庭享用,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商品农业:以销售为目的来进行生产,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普遍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个农场一般只种植一种农作物或饲养一种畜和禽 原始农业按农业的发展历史分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二)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的区位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2.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按投入多少分按产品用途分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发展变化差异影响自 然 因 素气候光照 植物光合作用所必需自 然 因 素比较稳定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可通过农业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改造不利的自然因素,使之有利于农业生产,但要考虑投入与产出之比热量 积温的多少直接限制作物的生长期和耕作制度降水 过干和过湿都不利于作物生长地形平原 适宜发展耕作业和机械化作业山区 适宜发展林牧业,农作物分布有垂直变化土 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社 会 经 济 因 素市 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如城郊型农业交通运输推动商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政 策鼓励或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