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中理科试验班招生物理试题归类分析教育部举办的全国高中理科试验班每年从各省市初中数学、物理竞赛成绩优异者挑选学生.入学考试题灵活,内涵深,难度也较大.考试题由全国四所著名高校的附中所命,但物理考试题每年均未给出具体解答.在解答历年考试题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对历年考试题作适当地归类和分析,这对增强物理学科的教学研究,引导学生的思维开放,培养和发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潜在素质,以及对教师指导学生的竞赛培训,对有志参加理科班选拔的学生均有裨益.本文拟从考题中所涉及的等效、对称、极值、隔离与整体、定义与基本概念等内容进行归类与分析. 一、等效概念的应用 此类题的题型往往较新颖,解法也较灵活. 例 1(2000 年第一试第 33 题)一对火线和零线从一堵正方形墙上走过,墙的正中央开了一扇正方形木窗(如图 1).火线在 A 处和零线在 B 处发生漏电,如果测得流过下边墙上的电流约 200 mA,那么总的漏电电流约为________________mA. 例 2(1998 年第一试第 19 题)正方形薄片电阻片如图2 所示接在电路中,电路中电流为 I;若在该电阻片正中挖去一小正方形,挖去的正方形边长为原电阻片边长的三分之一,然后将带有正方形小孔的电阻片接在同一电源上,保持电阻片两端电压不变,电路中的电流I′变为________________.分析两题所给出电路的情景结构有新意,若能用等效电阻概念进行分析,问题的解答将变得容易. 对于例 1,漏电电流的大小是由 A、B 间的漏电电阻决定的,其电阻值可看做是自 A 经窗户上沿的墙至B 的漏电电阻R上与自 A 经窗户的左墙到下墙,再经右墙至 B 处的漏电电阻R下的并联值,即 R漏=(R上·R下/R上+R下)=(R·3 R/R+3 R)=(3/4)R.由分流公式I下=(R上/R上+R下)I总=(I总/4),得总漏电电流为 I总=800 mA. 对于例 2,由于薄片两边嵌金属片,将正方形薄片的电阻可等效为图 3 所示.设每小块的电阻为 R,则薄片总电阻是 3 个 3R 电阻的并联值,其值也是 R.现从中挖出一块,此时薄片等效电阻如图 4 所示.显然其阻值是(7 R/6),故I′=U/(7 R/6)=(6/7)I. 图 3 图 4下面用等效概念再分析一道灵活性较强的试题. 例 3(1995 年第二试第 7 题)三个相同的金属圆环两两正交地连接成如图5 所示形状.若每个四分之一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