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 10 年里,CPU、内存、显卡等 PC 配件一直在高速发展,性能早已翻了几倍甚至几十倍。但硬盘是例外的,除了容量的大幅度提升外,传输速度没有质的飞跃,无论接口怎么变,从当初 ATA 66/100/133,到 SATA 1.5Gb/s 还是目前的 SATA 3.0Gb/s,硬盘速度提升并不是很明显,因此熟悉 DIY 的朋友都知道,硬盘早已成为 PC 系统的性能瓶颈。 当然,硬盘发展缓慢的原因与客观因素有关,目前大多数硬盘还是采用机械结构,转速是影响硬盘速度的重要因素,由于成本限制,目前只有服务器上用 15000RPM 的硬盘,民用级的还是 10 年前推出的 7200RPM,这样注定硬盘速度不能有革命性的提升。因此,放弃机械结构、采用新的结构才是硬盘提速的根本途径。于是便有了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简称 SSD)的概念。仅名片大小的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概念早在 2006 年便有硬盘厂家提出。和传统机械硬盘采用的磁盘体、磁头、马达等机械零件不同,固态硬盘是由控制芯片和存储芯片(FLASH 芯片或 DRAM 芯片)组成,简单来说,固态硬盘和我们熟悉的闪存盘、闪存卡较为相似。相比于传统的机械硬盘,固态硬盘有很多优点,如速度快、防震、体积小、零噪音等。 固态硬盘的理论优点很多,但实际性能究竟如何呢?马上进入本期的固态硬盘/机械硬盘性能对比评测。在评测之前,我们先全面了解一下固态硬盘。什么是固态硬盘? 有一定 DIY 资历的朋友都知道,影响 PC 系统性能的主要部件,如 CPU、内存和显卡等,一直遵循着摩尔定律而发展,每隔一段时间,在原来相同的价钱下,便能买到原来性能翻倍的硬件。但硬盘是例外的,这与它采用老式的机械结构有关。转速是影响硬盘速度的重要因素,由于成本限制与物理客观原因,转速不可能大幅提升,因此民用级的还是 10 年前推出的 7200RPM。为了从根本解决硬盘的速度问题,于是提出了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 或 Solid State Drive,简称 SSD)的概念。固态硬盘内部 固态硬盘,也称作电子硬盘或者固态电子盘,是由控制单元和固态存储单元(DRAM 或FLASH 芯片)组成的硬盘。固态硬盘的存储介质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闪存(FLASH 芯片)作为存储介质,另外一种是采用 DRAM 作为存储介质,目前绝大多数固态硬盘采用的是闪存介质。存储单元负责存储数据,控制单元负责读取、写入数据。由于固态硬盘没有普通硬盘的机械结构,也不存在机械硬盘的寻道问题,因此系统能够在低于 1ms 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