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企业对领导干部实施监督工作的思考[定稿]对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的思考XX县区烟草专卖局徐建春近年来,随着烟草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监管工作越来越严,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面对行业生产经营发展中的各种诱惑,能够自觉接受监督,严格廉洁自律,为行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也有极少数领导干部经不起冲击,挡不往诱惑,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通过观看《算好人生三笔帐,拒腐防变保清廉》,结合笔者所在行业干部违法违纪引发的思考,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不到位。本文试对领导干部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粗浅的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对领导干部监督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1、思想认识不高。一是监督客体主动接受监督不强,存在不必、不愿、不要思想。有些领导干部自认为觉悟高、水平高、能力强,有自控能力,不会犯错误,不必接受监督。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对自己进行监督是在挑毛病,接受监督有失尊严,把监督看成是“不信任”、“不团结”,不愿意接受监督。还有极少数领导干部权力观不正确,拥权自用,以权谋私,拒绝接受监督。二是监督主体存在不想、不敢、不能的消极畏难思想。班子成员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碍于情面不想监督,内部监督机构因受制于领导而不敢监督。普通职工因对领导的履职情况不甚了解而不能监督。三思想认识错位。系统内部腐败亚文化悄然盛行,存在“笑廉不笑贪”的怪现象。认为那些敢滥用权力的人,也就是思想开放,会办事、干大事的人,而那些遵纪守法,老老实实不敢越雷池半步的人,是成不了气候的保守派,致使监督氛围淡薄,监督工作流于形式。2、监督机制不畅。作为党内监督职能部门的纪检监察组织,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烟草系统也不例外。内部纪检第1页共4页监察机构,其工作经费由同级管理,其人、财、物权都集中在主要监督对象的同级党组织手中,监督主体对监督对象的依附性太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致使监督工作难以到位。二是制度建设不健全。长期以来,烟草系统更多地偏重于权力行使系统的建设,忽略了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建设,工作中纠偏型、追究型的措施多,制约型、防范型的制度较少。监督内容往往偏重于对资金、基建、大宗物资的采购等的监督,但对领导干部个人的作风建设、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则较少。3、监督措施不力。一是监督范围不广不深,现有的监督手段主要针对八小时以内、工作圈范围,对领导干部的“生活圈”和“社交圈”的监督还是一个空白,而领导干部的违规违纪行为往往发生在这些监督的真空地带。二是制度落实不够。目前,干部监督的制度规定已经不少,但可操作性强的不多,许多制度缺乏后续措施。三是惩处不到位。一些单位出现违规违纪现象后,有的为了所谓的队伍的整体形象,有的囿于情面,有的甚至担心“拔出萝卜带出泥”,所以,在处理过程中往往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低廉的腐败成本使惩戒失去了威慑作用。4、监督合力不强。一是内部监督不能体现整体联动性。近年来,系统越来越重视各种监督措施、监督力量的综合使用,内部有纪委监督、审计监督、下级监督。但从具体实施情况来看,各监督主体往往只针对不同对象和环节分别开展单项的、分散的监督,监督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不能将对事权、财权、人权、物权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既分化了监督力量,又分割了监督信息,还增加了监督成本,难以形成监督合力。二是外部监督力量分散。各种监督形式未能在整体上协调互动,难以形成合力。媒体监督、群众监督往往配合不够紧密,各监督部门在监督上各自为阵,单独作战,相互联系松散,行不成强有力的监督体系。三是专门监督的硬度不够。各级纪检监察组织,更偏重于对党政机关的监督。但作为市、县一级的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对其专门实施的监督还远远不够,以致被监督对象并不把纪检监察的专门监督当一回事。第2页共4页二、对领导干部实施有效监督的方法与对策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们认为要在加强教育、完善制度、拓展途径三个方面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1、要坚持夯实基础抓监督,让廉政意识在领导干部的头脑中得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