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太子参法律规范化栽培技术(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太子参法律规范化栽培技术明确了优质丰产指标、栽培的适宜区域、环境质量要求、种苗的要求,栽培的过程管理、产品的采收、加工、包装和储存等。应用成效 太子参法律规范化栽培技术明确了优质丰产指标、栽培的适宜区域、环境质量要求、种苗的要求,栽培的过程管理、产品的采收、加工、包装和储存等。该技术在福建省太子参产区实施应有用后,正常年份每亩可产太子参干品 100kg 以上;一级品率15%以上,特级率 35%以上,甲级率 35%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技术要点一、栽培条件。4~6 月(太子参块根膨大期)日较差为 7.4~9.1℃以上。选择海拔400~1000 米之间的丘陵坡地与地势较高的平地,或新垦过两年的“二道荒”地;前作水稻、甘薯、蔬菜等,不重茬;排水不良的低洼积水地不宜;土质沙~中壤;耕层 10 厘米以上;PH 值 5.5~6.4;有机质含量 1%以上。二、种苗要求。选择 2024 年 6 月经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认定通过的“柘参 2 号”品种。剔除有虫口、病害和不合规格种参;作种苗地用种的,按优质苗标准另装。三、栽种。栽种前,把地深耕 20~25 厘米,地整成宽 20 厘米、深 33 厘米的工作行(排水沟),宽 1.3 米、高 15~20 厘米的瓦背形高畦。畦和排水沟的方向要顺着坡向以利排水、透气。在畦面上顺坡向开深 7~10 厘米的直行条沟。亩用发酵腐熟的猪厩肥、饼肥、堆肥、草木灰、土杂肥、人粪尿、禽粪等有机肥 2000 公斤,与磷肥30 公斤、复合肥 30 公斤拌匀,施于种植沟内,用松土稍加覆盖。11 月中下旬栽种,每亩用种参 30~40 公斤。种参按株距 5~7 厘米平摆入种植沟内,头尾相接。继续按行距 13~17 厘米,再开一条种植沟,将沟土覆盖前一沟,再摆种,依此类推。芽头盖土 4~5 厘米。四、田间管理。茎叶现黄时可追肥 1~2 次。生长前期 3~4 月可亩用稀淡人粪尿(比为 1:5)400~500 公斤配硫酸铵 5 公斤浇施。4~5 月中旬(块根膨大期)视苗情,可亩用稀淡人粪尿(比为 1:5)400~500 公斤配复合肥 5 公斤浇施。追肥不得超过 5 月底。五、病虫害防治。柘荣太子参主要病害有叶斑病、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白绢病、紫纹羽病和根腐病。病毒病叶发病率最高在 7.2%,病情指数最高为 4.40;白绢病株发病率 6.4%,病指 3.42;紫纹羽病株发病率 2%,病指 1.13;叶斑病田间株发病率达 100%,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