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教案归纳】常见修辞辨析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明喻: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宗璞《紫藤萝瀑布》)暗喻: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流沙河《理想》)借喻: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例: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二味书屋》)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扩大夸张: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安徒生《皇帝的新装》)缩小夸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长征》)超前夸张: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句子之间排比:我应当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的清扬的眉宇和绚丽的服装。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了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冰心《观舞记》)成分之间排比: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对偶字数相等,结构一致,意义相对或相近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正对: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反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串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例:怎样才能把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的秘诀就是忠实……(梁启超《敬业与乐业》)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冃疋。例:心中的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