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药店:欲望的金苹果 2003-2-24 中国第三方物流网 对于啸聚连锁药店的百亿资本玩家来说,这真是一个令人揪心的气运倒转的时刻。 据国家经贸委统计,2002 年前 5 个月,全国 22 个省市、共 2721 家医药销售企业的亏损面高达50%,亏损额比 2001 年同期上升 55.02%。2002 年下半年,尽管没有具体数字,但连锁药店的境况并未改善。 过去的 2002 年,中国医药零售行业正是各路资本蜂拥而上、信心爆棚的一年。三九集团的计划最为宏伟和富有想象力:3 年内,投资 13 亿元建成 8000-10000 家连锁药店。海王星辰、同仁堂、复星实业、太极集团、石药集团、华源集团等诸多制药企业也纷纷跳入建立医药连锁店的狂潮之中。 投资者真是昏了头吗?连锁药店的大面积亏损,是许多人始料未及的。去年 4 月,国家经贸委副主任欧新黔曾经提出了一个算不上高不可攀的规划:5 年内培育 5-10 个年销售额 50 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促进建立 40 个年销售额达 20 亿元以上的区域性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努力使这些企业的销售覆盖全国市场的 70%以上;促进建立 10 个左右在国内外知名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使每个企业拥有网点超过 1000 个以上。 医药业被人们称为"永远的朝阳行业",是当前利润增长最快的十大行业之一。有专家预测,随着医疗改革的到位、医药分家的逐步完成,2010 年,中国的医药市场销售额将达 600 亿美元,2020 年则可能达到 1200 亿美元,从而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医药销售大市场。事实上,中国已经有太多的企业挤入医药销售市场。据统计,我国目前拥有医药零售企业 11.9 万家,但其中 90%以上为规模不大的中小型企业,不少是在"维持性"的惨淡经营。 一方面是无比诱人的潜在市场,一方面却是现实的不得不付出巨额亏损的残酷现实。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医药业和连锁业的结合物--连锁药店的表现却如此不济? 眼下,正是连锁药店的多事之秋。在理想与现实的狭缝中,中国连锁药店能撑出一条自己的阳光道来吗?按照中国的 WTO 承诺,2003 年 1 月起,外资已获准进入我国的医药分销和零售领域。是国内企业还是外资巨鳄,将成为中国医药零售业未来的"沃尔玛"或"家乐福"?谁能摘到或啃到那个高高挂在树杈上的欲望的金苹果? 卫生体制改革的滞后,是导致连锁药店大面积亏损的根本原因 谁扯住了医药改革的后腿? "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并不只是一个停留在中央文件中的"宏观语言",中国人比任何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