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的成因要探讨滑坡的成因,就必须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在因素是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的影响,它们常常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外在因素是内外营力(动力)和人为作用的影响。查明和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了解边坡失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1、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 10 度,小于 45 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2、内外营力(动力)(1)水的作用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活动是导致滑坡的重要原因,据调查 90%以上的滑坡与水的作用有关。因水渗入坡体后会引起岩土的重度的增加,抗剪强度降低,产生动水力和静水力,此外,地下水还能溶解岩土中的易溶物质,使斜坡土、石体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河流等地表水会不断冲刷和切割坡脚,对坡脚产生冲蚀淘空作用。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斜坡稳定性的恶化。因此,许多滑坡常发生在雨季或由于地表水下渗、排水管道漏水或农田灌溉系统渗水而引起滑坡。(2)地震作用地震能使斜坡土石体的抗剪强度降低。在地震力反复作用下,土石体结构容易受破坏,并沿着斜坡的软弱结构面或裂隙、节理面向下滑动。一般认为,地震烈度在五度以上就容易诱发滑坡。3、人为因素(1)开挖坡脚:修建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