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舞会【德】亨利希曼授课课时2 授课形式讲授、讨论使用教具传统媒体多媒体教学目的知识目标 :1.识记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的一些概况。2.感知课文中作者的心理、情绪变化,理清课文结构层次能力目标 :1. 通过分析与讨论,理解“化妆舞会事件”的主题意义以及对作者一生的影响。2. 分析作者对影响其世界观的孩童时代的一件小事如何取材、如何提炼主题的写作技巧。情感目标:1. 理解作者批判现实、批判贫富差距、坚持良心的情感价值取向。教学重点感知课文中作者的心理、情绪变化,理清课文结构层次通过分析与讨论,理解“化妆舞会事件”的主题意义以及对作者一生的影响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与讨论,理解“化妆舞会事件”的主题意义以及对作者一生的影响。理解作者批判现实、批判贫富差距、坚持良心的情感价值取向。课外作业课后习题练习册一、导入二、作者简介三、识记字词四、课文结构化妆舞会是西方常见的一种舞会方式,面具之后的人的面目往往被掩盖。这为舞会本身带来了别样的魅力,但也往往会带来舞会和巧合,成为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素材,今天我们学习一片新的课文,看一看《化妆舞会》 怎样通过一件小事深刻影响了作家亨利希*曼的世界观、人生观。亨利希· 曼 ( 1871-1950),德国小说家,著名作者托马斯· 曼的哥哥。因此,进通常文学史研究当中也习惯将这对兄弟作者合称“曼氏兄弟” 。亨利希·曼生于 1871 年 5 月 27 日吕贝克城一个富商家庭,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当过书店店员和印书馆职员,曾在慕尼黑念大学,后专门从事写作。 1894 年后相继发表 《在一个家庭里》 《在懒人的乐园里》和《垃圾教授》等作品,走上批判现实主义的道路。亨利希· 曼当之无愧是20 世纪上半叶德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者之一。他先后发表的短篇小说将近60 篇,几乎篇篇都广为流传,一直深受读者的欢迎。1911至 1914 年间,他完成代表作《臣仆》,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他被开除国籍, 作品被焚毁, 并被迫流亡法国。 流亡期间, 同高尔基、 罗曼·罗兰、巴比塞一起,积极从事反法西斯斗争,并完成了长篇历史小说《亨利四世》,1940 年亨利希· 曼前往美国,定居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莫尼卡。 1949 年被选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主席,并获国家一等奖金。教师板书,请学生注音,教师订正陡峭( dǒuqi ào)褴褛( l án n ǚ )吓唬 (hu) 裸露 (lu ǒ) 挥霍 ( hu ò) 癖好 (pi) 哽咽(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