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故障的定义产品丧失规定的功能称为失效,对可修复的产品也称为故障。2.故障的分类1. 按故障形成的时间规律分类 (1)渐发性故障(磨损故障) (2)突发性故障2. 按故障因果关系分类(1) 功能故障:指一个产品不能满足规定性能标准的现象。 ① 完全丧失功能。 ②达不到规定的性能水平。(2)潜在故障:是一种能指示功能故障即将发生的可以鉴别的实际状态。3. 按故障影响后果分类汽车故障分类:致命故障 严重故障 一般故障 轻微故障。3.造成故障的结构因素1. 机械结构因素(1)连接件配合性质的破坏 ① 动配合件间隙的增大。 ②静配合件的减弱。(2)零件间相互位置关系的破坏由于零件的磨损或变形造成: ① 零件本身各工作面之间相互关系破坏。 ②不同零件之间相互关系破坏。(3)机构工作协调性的破坏2. 导致结构因素改变的能量因素能量因素导致零件出现缺陷,零件缺陷导致机器故障。 ① 周围介质能量:环境、负荷,与操作有关。 ② 机器运行的内部能量:热能、动能。 ③ 材料潜伏能量:内应力,与制造、装配有关。4.可靠性、无故障性、耐久性的定义可靠性:机械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故障地完成其规定功能的能力。无故障性——产品在一定时间内连续不断地保持工作能力的性能。耐久性——产品在达到报废之前(使用期间按规定进行维修),保持其工作能力的性能。5.维修的概念对于可修复产品,从寻找、发现故障部位起,到修理、安装、调整、复原、试验、恢复正常工作状态的全过程。6.可靠性设计和最佳可靠度可靠性设计:从经济观点在可靠性和维修性之间求平衡,获得最佳可靠度。制造费用与维修费用之和的最小值所对应的 R(t) 即为最佳 R(t)。7.磨损的概念故障表现形式:磨损、变形、疲劳断裂、腐蚀等。磨损: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相对运动零件的表面上发生尺寸、形状、表面质量变化的现象。8.磨料磨损的概念磨料磨损:由于摩擦副的一个表面存在硬的凸起部分,或者两个表面之间存在硬质颗粒,在发生相对运动时,表面被挤压或刮削而破坏。9.黏着磨损的机理摩擦副表面产生高温,材料表面强度降低,承受高压力的表面凸起部分相互黏着(溶合),在相对运动中被撕裂,使材料从强度低的表面转移到强度高的表面。后果:摩擦副咬死或划伤。10.疲劳磨损的概念及特点定义:摩擦副材料表面上局部区域在循环接触应力作用下产生疲劳裂纹,由于裂纹扩展而分离出微片和颗粒的磨损形式。特点:经过一定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