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 移动通信网络的基本构成一. 数字蜂窝陆地移动通信系统概论 1. 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 1.1. 大区制移动电话系统 • 单站覆盖整个区域 、• 高功率发信设备 • 优点:组网简单,投资少、见效快,覆盖区域大。 • 缺点:容量不足、服务质量差、频谱利用率低 1.2.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 接近正六边形的小区联网 • 小区覆盖变小,具有以下特点: 1.频谱利用率提高 2.组网灵活 3.系统发信功率降低 4.设备增多,结构复杂 2.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与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的不同之处 · 数字调制对载干比(C/I)的要求低得多 · 时分多址更能提供设计上的灵活性 · 数字系统中需增加信道编码 · 需采用自适应均衡技术 · 需采用回波控制技术 · 实施保密相当简单 3.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分析比较 · 世界上最具代表性和比较成熟的制式有: • 欧洲的 GSM • 美国的 ADC(也常称 D-AMPS) • 日本的 JDC(现改称为 PDC) · GSM 的主要目标是与 ISDN 兼用;优点是各种接口规定明确,网路适合未来数字化要求;缺点是数模不兼容。 · 美国数字系统 D-AMPS 的目标是扩大容量和数模兼容;优点是充分利用现有模拟系统;缺点是不能与 ISDN 兼容,接口实现较困难。 · 日本 PDC 的情况类似美国,但数模不兼容。 4. GSM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 · 1982 年:设立“移动通信特别小组”,即 GSM。 · 1986 年:进行现场试验 · 1987 年:作出技术选择 · 1988 年:十八个欧洲国家达成 GSM 谅解备忘录 · 1989 年:GSM 标准生效 · 1991 年:GSM 系统正式在欧洲问世,网路开通运行。从此,移动通信跨入了第二代。 二. GSM 的基本特点 · 可与各种公用通信网互连互通,明确了接口规范。 · 能提供穿越国界的自动漫游功能 · 支持多种业务 · 具有很好的网络安全性 · 组网结构灵活方便,频率复用率高,话务承担能力强。 · 抗干扰能力强,通信质量高。 · 用户终端更小、更轻便、功能更强。 三. GSM 中使用的基本技术 1. 数字信号调制和解调 将需要远距离传输的低频信号加载到高频振荡的射频信号上,使这些射频信号的幅度、频率或相位受这些低频信号的控制,这个处理过程称为调制。相反的过程称为解调。这里的低频信号称为调制信号,射频信号称为载波。 2. 时分多址技术 · 多址技术 · 实现方法: • 频分多址(FDMA) • 时分多址(T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