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整体把握提示 1.文学类文本阅读整体把握至关重要,因为篇幅较长,结构复杂,手法多变,而试题大多是需要联系全文的。文学类文本整体把握的内容主要是要弄清两点:一是内容主旨,二是层次思路。前者解决的是“是什么”,后者解决的是“怎么样”。 2.文学类文本整体把握的主要切入点是文中议论抒情性语句、各段中心句、关键句及过渡段、过渡句。从结构上讲,要抓首尾段。 整体把握研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月 迹 贾平凹 我们这些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觉得 不满足。中秋的夜里,我们在院子里盼着月亮,好久却不 见出来,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帘儿闷着,缠着奶奶说 故事。奶奶是会说故事的,说了一个,还要再说一个……奶奶突然说:“月亮进来了!”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缺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多多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是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 “是树,孩子。”奶奶说。 “什么树呢?” “桂树。” 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像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月里了,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 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 “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 “谁?”我们都吃惊了。 “嫦娥。”奶奶说。 “嫦娥是谁?” “一个女子。”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的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吗?” “和三妹一样漂亮的。” 三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