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dò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断句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从前的大学入学国文考试,多采用此题型。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言断句的步骤 有的同学喜欢读一句断一句,这样不能从语段的整体意思出发去解题,容易造成对文段的误断。 通读全文后,在掌握大意的基础上 , 可以凭借语感把简单的地方断开,再集中精力攻克难断处。 二、利用特征,准确断句方法一:借助名词断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以此为突破口,断句就比较容易了。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各有其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 : “ 以示玉人 , 玉人以为宝也 , 故敢献之。”子罕曰 : “ 我以不贪为宝 , 尔以玉为宝 , 若以与我 , 皆丧宝也 , 不若人有其宝。”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对话标志“曰”、“云”、“言”等动词断句。古人对话时,大多数有表示说的“曰”、“云”、“言”等,而这些正为我们断句时提供了方便。 方法二:借助动词断句 例如: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 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王曰:“寡人信之矣。” 方法三:借助虚词断句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 · 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句首常见词 : 夫、惟、盖、凡、请、其、岂、盍、故、是故、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