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希斌,发展心理学博上,供职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参与多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人项目,研究专长为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学业质量监测。近 10 年来在全国各地做《教师素质提高与教师专业化》、《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评价》、《中小学德育反思与实践》等讲座六百余场,受到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的欢迎。 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转眼间,来京学习已经半个多月,听了近 20 位教授、专家的讲座,感觉受益良多,尤其是 4 月 18 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赵希斌讲师所讲的《高效与有趣的教学》一课,感触尤深。 赵希斌讲师就“如何高质量地把握、呈现教学内容?”为我们提出了“高、思、实、正、通、 ”五字通诀,点出了课堂教学内容的把握,要从培养学生具有高层次学科素养、高水平思维能力、扎实的知识与技能、正确先进的价值观、通联广达的能力等方面入手。 而现在的课堂,大多数的老师都非常注重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的运用,这是好现象,也是值得关注的。但是,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一定要建立在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基础之上,才有教育价值,如果忽视了这一点,越好的方法与技巧只能使教学偏离轨道越远,不能实现课标所要达成的目标。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课堂教学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是教的内容,只有将教的内容确定好了,教的方法或方式不是难事,因此,老师们在研究教学时,应该将重心放在研究每堂课要教些什么内容上,其次才是研究如何教。为此,我想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深入钻研、分析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新课标》对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要求,保证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学实际情况,适时、灵活地对教学知识点进行合理调整,在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同时开展更加有效的教学活动。 二、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只有对教学内容良好的把握,才有便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 三、要注意知识衔接准确,收放有度。尤其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教师除以课本知识为重点外,还要有知识“生成”,所以教师一定要驾驭住课堂,做到伸缩有度,以使 45 分钟教学更加有效。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就是把教材规定的内容有条理地让学生掌握熟练了,学会应用了。教师应该知道哪些知识点是必须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的,哪些知识点是应该让学生深刻理解的,还有哪些知识点是应该让学生基本了解的,从而实现用最短的时间,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