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语文《鞭贾》课件 鞭 贾柳宗元 一、 解题• 文章以“鞭贾”为题,其实只是文章主旨的一个引子,即用卖鞭人的话来影射当时的官员,体现出了作者高度的智慧和高超的行文技巧。二、背景 中唐时期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很不好的风尚,许多官员好高骛远,往往认为自己的才能与地位不相符,片面地追求那些高爵位以炫耀自己。如此之势,引起了社会上一种广泛地追逐虚名而不重务实的浮夸之风,柳宗元有感于这种社会风气的危害之重,而借卖鞭者之言讽刺世俗之风。 三、翻译• 市之鬻鞭者(鬻:读音 yù ,卖,)人问之,其贾宜五十(贾:读音 gǔ ,价,)必四五万。复之以五十(复:回复,这里指还价,)则伏而笑(伏:弯腰;)以五百,则小怒;五千,则大怒;必以五万而后可。 市场上有个卖鞭子的人,别人问价,他的鞭子只值五十,他必定说四五万。别人还价五十,他就假装笑弯了腰;别人还五百,他就假装有点恼火;别人还五千,他就假装大怒;必须要以五万的价钱才行。 有富者子,适市买鞭(适:到),出五万,持以夸余。视其首,则拳蹙而不遂(拳蹙:卷曲,收缩。遂:顺遂,舒展);视其握,则蹇仄而不植(蹇仄:蹇读音 jiǎn 。歪斜。植:直);其行水者(行水:鞭子的缨),一去一来不相承;其节朽墨而无文(朽墨:朽败晦暗。文:纹理);掐之灭爪(灭:读音 mò ,说明没有韧性),而不得其所穷;举之,翲然若挥虚焉(翲: piào 飘)。 • 有个富家子,到市场买鞭子,出五万买了他的鞭子,拿着来向我夸耀。看那鞭子的顶端,卷曲不舒展;看那手握的地方,歪斜不直;鞭子的缨,前后衔接不和谐流畅;它的节朽败还没有纹理;用指甲掐感觉指甲陷进去,而没有尽头缺乏韧性的反作用力;举起它,飘飘然如同无物。 余曰:“子何取于是而不爱五万?”曰:“吾爱其黄而泽,且贾云者……”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爚汤:爚读音 yuè ,火光,这里作动词,烧。汤:热水。濯:读音 zhuó ,洗),则遬然枯(遬:读音 sù ,收缩),苍然白。向之黄者栀也(栀:读音 zhī ,栀子树的果实可以做黄色染料),泽者蜡也。富者不悦,然犹持之三年,后出东郊,争道长乐坡下。马相踶,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马踶不已,坠于地,伤焉。视其内则空空然,其理若粪壤,无所赖者。• 我说:“你怎么买这样的鞭子却不可惜那五万啊?”回答说:“我喜欢它的黄色和有光泽,并且卖的人说……”我便叫童仆烧热水来洗那鞭子,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