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 恨 歌长 恨 歌 白 居 易教学教学目的目的及要及要求求 [ 教学目的 ] 了解白居易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及影响。通过对教材篇目的具体讲解分析,启发学生就《长恨歌》的主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 基本要求 ] 了解白居易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 了解《长恨歌》本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大影响分析李、杨爱情悲剧的深刻历史教训。学习本诗在叙事、写景、抒情上的艺术技巧。 分析李、杨爱情悲剧的历史教训。 学习本诗在叙事、写景、抒情上的艺术技巧。教学教学内容内容一、作者简介二、作品分析三、分析《长恨歌》的主题四、层次分析五、艺术特色 一.一.作者作者简介简介 (一)白居易的生平 (二)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三)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一)一)白居白居易的易的生平生平 白居易( 772-846 ),字乐天,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 gui(今陕西渭南县)。以四十四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诗人的一生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 .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 2 .后期:主要是 “独善其身” 。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二)二)白居白居易的易的诗歌诗歌理论理论 1 .诗歌的作用补察时政,泻导人情。“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 2 .诗歌的内容要反映现实,反映时事。“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 3 .诗歌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但也要重视诗歌形式,要声情并茂。 ( 1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 ( 2 )诗歌的语言要通俗易懂。三)三)白诗白诗的思的思想内想内容及容及艺术艺术成就成就 1 、讽喻诗: ( 1 )叙议结合,感情强烈。( 2 )情节生动,形象鲜明。( 3 )语言浅显平易,意随笔到,形成一种浅显质朴的语言风格。 2 、闲适诗和杂律诗: 这类诗写景抒情,自然流畅,明丽亲切,有些诗篇脍炙人口。但是从题材上,意象上并没有多少创新。 3 、感伤诗: 感伤诗的代表作是《琵琶行》、《长恨歌》。从艺术上说,这两首需时间抒情的长诗代表了白居易诗歌的最高成就。二、二、作品作品分析分析 (一)背景介绍 1 、李隆基和杨玉环结合的史实 2 、李隆基其人 3 、李杨结...